張建強
(山西漳電大唐同達熱電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黨建與文化創新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應當相互促進。企業的發展始終依賴于黨建工作和文化創新,而實現共生效應有利于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響品牌特色,掌握市場地位。因此,全面認識兩者的共生效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共生效應屬于自然界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生物關系,這種關系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知識的遷移。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共生效應的理念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它能有效促進社會關系的建立。在整個共生系統中,各個單位或主體因子會發揮各自的作用和效益,相互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是消極的,相反,它們會在相互影響中共同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是研究對象的一致性。國有企業的黨建和文化創新的研究對象都是人的思想建設和行為規范。將以人為本作為黨建和文化創新的出發點,重視人際關系的協調,為團隊的協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國已經全面邁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各行各業都要做好改革創新的工作,將企業黨建和文化創新納入重點建設內容。
其次是研究方向的一致性。電力行業國有企業加強黨建和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戰略目標,主要體現在為改革創新提供機遇,穩定內部各部門管理工作的秩序,促使職工之間相互協調。意識形態決定了意識范圍,黨建和文化創新便是基于意識形態的改變來影響管理人員與職工的行為方式。堅持黨的領導,深刻貫徹黨的政治理論,將黨政思想融入到文化創新中,讓企業走向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最后是黨建與文化創新的互動性。黨建決定了文化創新的主要方向,只有依靠黨建,文化建設才能真正落實,而黨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文化中包含了鮮明的黨建思想,如“能源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等,以黨政促思想,激發了職工的積極性,為務實求真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晉升平臺,讓他們能夠在崗位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履職盡責,充滿了拼搏奉獻的精神。“庸者下,能者上”,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影響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只有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才能提高受眾度,增強職工的歸屬感,統一它們的思想,便于打響自己的品牌。
電力企業應當建立起安“全生產,工業優良”的工作文化制度,組織人員在參與電力搶修搶險工作中應當將“擔責任,保安全”的意識始終貫徹到員工的腦海中,形成作風優良,集安全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為一體的電網建設氛圍,確保國家電力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
國有企業是支撐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主要力量,黨建則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經過了系列制度變革、生產變革和營銷變革,如利改稅、承包制等,豐富了企業的生產資源,企業規模和效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與此同時,一些黨建與文化建設脫節的問題紛紛冒出,企業的活力和創新力無法得到體現,對企業的市場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了深入貫徹黨建思想,應當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的文化創新途徑,實現黨建與文化建設的同構,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軟硬件實力。如開展“你用電、我用心”等義工服務活動,讓職工的黨性思維得到加強,并深化工作文化的改進,讓黨員起到帶頭作用,認真做好技能的配備,達到“無事故、無違章”的目標。
要想實現黨建與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就要在企業的管理、生產過程中加強監督力,擴大監管范圍,落實制度,堅定理念。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管理者一定要定期檢查工作現狀,全面了解文化創新的進程,明確問題所在,以防黨建與文化創新出現脫節現象,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此外,國有企業還要注重對管理層的培訓,加強他們的思想覺悟,提升他們的決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黨建工作的載體便是黨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黨建宣傳工作的作用,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文化創新的實效性。在黨建工作的體系構建過程中,形成嚴謹的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將文化創新納入戰略目標,強化黨組織與行政組織的同步建構和管理,完善干部選拔機制,增設人才培養機制,做好工作評價管理,維護內部管理的公平性,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要以黨建作為指導方針,以文化建設作為總體方向,凸顯黨建與文化創新的共生作用。
國有電力企業應當承擔起國家發展的重任,做好各類宣傳工作,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實現文化上的創新,豐富企業文化互動,促進職工身心的健康發展,提升他們的積極性,讓電力行業走向安全、高效的發展道路,促進電網建設、電力供應安全化、智能化、高效化,不斷推動現代化工業產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