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眉山市東坡區悅興鎮初級中學,四川 眉山 620000)
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學生赿來越不好教了,站在講臺上,從事著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可我們卻沒有感受到陽光,沒有感受到那份理應得到的成就感。我教書,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為什么現在的效果與以前的比起來相差甚遠?為什么總有些學生不像我們想像當中那樣的認真學習呢?我覺得我把心都掏給他們了,但他們不僅沒有感激之心,反而覺得我啰嗦。這到底是怎么啦?七年級道德與法制課上,我們學習了第五課《理解老師》這部分內容后,我豁然開朗。
為什么老師和學生在對師生關系問題的認識上會有如此大有差距呢?我們老師認為自己與學生關系還融洽,可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老師“不好相處。”我們原來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親其師而信其道”。可現在有些學生與老師不親。尤其進入青春期以后的初中學生,他(她)們開始朦朧地意識到自己正在變成“大人”,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言行表現出赿來赿多的關注,自我意識的自尊心不斷的增強;他們開始獨立地思考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不再像之前那樣把老師看得至高無上,而是逐步用批判的態度和眼光來評價老師,希望與老師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且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們的青春期很多都提前了,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到來,他們的見識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有些他們接觸到的信息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們還把他們和以前那些相對封閉,信息量少的學生同等對待,難怪“我待學生如初戀,學生卻虐我千百遍”!
在新的時代,新的學生面前,我們老師與學生們之間是該建立良好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了。七年級思品教科書上講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們該怎么做,在此,我想談一談作為老師的我們該怎么做。
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學生。要了解學生,我想最好的便是與學生的溝通了,師生之間由于年齡、閱歷等差異,本就存在著“代溝”,如果我們僅僅是站在溝的兩岸與學生互相望著,無益于我們師生關系的改善,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主動縮小這個差距,希望能夠到達學生的彼岸,了解他們,理解他們,這就需要交流、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是踩著鈴聲進教室,又踩著鈴聲走出教室,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可能就是課堂上的45分鐘,與學生的交流是不夠的。可能教了好久的書,班上的學生,還沒完全認識呢!那我們可以提前幾分鐘進教室,與學生聊聊,看他們在想什么,關注什么;或者了解一下他們的學習情況,有時學生還會和老師打趣幾句,開開玩笑,這些都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有些比較特殊一點的學生,如行為習慣較差的,或者某節課上表現一反常態的,不妨私下和他們交流。在與學生交流時,一定要注意態度和語氣,要以朋友般的平等的態度,要主動、熱情,千萬不能盛氣凌人、居高臨下,語氣要平和、舒緩,不能用教訓的口吻,對待犯錯誤、屢教不改的,那又另當別論了。
與學生的交流的溝通,有的時候可以用書面的形式,說不定效果會令人意想不到。我曾經有一位學生,有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問他,他不開口,疑似有點難為情,我讓他寫出來讓我看,并保證如果他不愿讓別人知道,我就絕不向第三個人提起,后來,他給了我一封很長的信,告訴我他那段時間的苦惱和迷惘,我也回了他一封很長的信,告訴他如何正確面對,走出低谷,后來這位同學回到了正常的學習軌道。
其次,老師應正確認識初中時期師生關系的特點,擺正自己的位置。小學生往往很崇拜老師,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可進入初中以后,他們開始獨立思考,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喜歡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來看待老師,他們希望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還是自己的益友。因此,在課內老師要關心學生;在課外也要和學生友好相處,不擺架子;師生之間應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作為老師,不能總是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而應該是平易近人的。
第三,要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成長中的學生更是如此。因此,要明確告訴學生,老師絕不會片面的看待他們,也不會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要了解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知道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絕不因為某學生的學習好,便一切皆好,把他捧上天,有錯誤,該批評的,也要批評。對犯錯誤的學生,也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在適當的場合給予表揚,并且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正處在成長時期,知錯能改仍然是好孩子,仍然有著美好的未來。
第四、對于學生的缺點、過失,老師們應理解和寬容。老師不是十全十美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缺點、過失那也是很正常的。我們應當以善意的態度,用恰當的方式向他們指出,并探討解決的辦法。當老師的,還要有氣量,有時候還免不了要受點委屈,一定要心態平和。“宰相肚里能撐船”嘛,千萬不要和學生斤斤計較。
我想,當我們了解了我們學生的特點,努力與他們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上課也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這上課的效果應該也會很好的吧!那一定就會有成就感了。
[1][美]斯特蒂文特.零距離師生關系[M].馮林,譯.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張仁賢,總主編.做有情趣的教師[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
[3]張嵐,徐愛明.淺談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教育界,2012(36).
[4]高蘭芹.淺談幽默在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