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強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因此,培養大學生擁有文化自信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文化的重點。[1]
文化自信充分肯定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傳統和內在價值,同時也堅定了對自身文化發展進程和生命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成熟的標志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僅僅能表現出物質財富的積累,還體現了知識體系、生活方式、精神財富、價值理念。與其他的自信相比較,文化自信是更基礎、廣泛、深厚的自信,確定將價值觀的基石定義為文化自信[2]。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沃土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革命、改革、建設的偉大實踐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甘露,對于西方的優秀文化要充分的吸取。
1.起到基礎作用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脈和基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定基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發展進程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效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的現如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就是指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們形成了優秀的革命文化,我們對過去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繼承發揚了過去的傳統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還對文化進行了創新,形成了更加優秀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是在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滋養下,才更好的孕育和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優化國內外文化資源。西方文化同樣是人類社會文化的精英,西方文化對我國發展有益的精華,我們要充分的吸收,將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肥料,對于西方文化中的糟粕,我們要摒棄,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才可以永葆青春。
文化自信是價值觀自信的涵養之源,也是價值觀自信的發生之源。也是價值觀自信的重要前提。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要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才能夠對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價值提供創新的動力,以及奮發進取的勇氣和更深的持久力。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好對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對大學生正確引導,正確的對待文化,正確的認清對目前中國文化的形式,在當前的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要正確的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
1.充分接觸
對于大學生思想教育要將傳統的文化引入當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灌輸其中,并且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與專業課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對于過往的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的文化,尤其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要對大學生進行培養和學習,可以結合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講解,還要讓大學生正確的對待外來文化,要培養大學生理性和批判的能力,吸收外來文化的精髓,摒棄外來文化的糟粕,擴寬大學生的視野,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懂得西方文化中獨立自主的精神、生產管理經驗、先進的科學技術、豐富的藝術創造。
2.認清文化形式
大學生要認清目前我國文化發展的現實情況,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大致的把握,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其文化自信的程度。引導學生正確看清我國面臨的文化挑戰,從而激勵學生敢于直面挑戰,主動的學習和繼承、發展我國的優秀文化,對我國文化取得的成就充滿信心。
3.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
這一觀點主要說明了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使命,對于中華文化缺少自信,對外來文化的狂熱追求的現象也偶有發生,高校應該要正確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讓大學生感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對其產生敬畏之心和虔誠之心,提升大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力,為我國建設的文化強國提供支撐,其次,成功喚醒當前廣大師生的文化擔當和文化責任,使得大學師生成為當前文化發展的建設者、踐行者、和傳播者。
目前來說,要不斷的培養和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準確的把握文化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對人才的培養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還要我們抓住專業的優勢,對于文化的創新發展不斷的提供動力,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大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