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露
(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
藝術院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專業特長,首先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說,他們更富有創造性和自我表現的特點,并且個性鮮明、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其次,從社會化角度來看,藝術院校的學生比普通高校的學生社會化程度更高。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強。然而,也存在另一方面的特征就是組織紀律性相對欠缺。第三,從道德觀角度來說,當今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上,容易片面強調以個人為中心,強調自我價值、個人利益的實現,而忽略集體主義、團隊精神,缺乏服務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名字命名的,一種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精神追求,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經過實踐檢驗,雷鋒精神愈發彰顯出其崇高的價值。雷鋒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他踏實勤懇的工作態度感染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學生。作為一種先進的思想道德文化,不僅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且對解決同學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弱化、道德失范、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誠信缺失等問題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在多元價值取向的社會中,雷鋒精神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道德追求,引導學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和腳踏實地。
為了加強同學們對雷鋒精神的認同、理解和踐行,對于學習雷鋒精神的路徑選擇遵循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從理論學習、熏陶體驗以及實踐鍛煉等三個方面來實現學生的自覺追求。
第一,構建學習雷鋒精神的理論教育模式。理論學習方面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加大宣傳力度等來推進對雷鋒精神的教育工作。作為藝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充分結合校情、教情等特點,加強對雷鋒精神內涵的理論研究,更有針對性、時效性地教育學生。另外,改變過去的教育模式,擴大宣傳力度,激發同學們主動認知的興趣。當前,除了校報、校園廣播等媒介的宣傳,大學生更多的是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媒介宣傳和了解,學校在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巨大作用,廣泛宣傳雷鋒精神的現實作用,鼓勵學生投身到踐行雷鋒精神的道路中。
第二,加強熏陶體驗的模式。主要是通過校園文化熏陶,為人師表的人格感召,切實關心學生需求。雷鋒精神本質上屬于一種文化,而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校作為傳承文化的載體,加強文化熏陶有其深遠影響。當前,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加強實踐育人的深度和廣度,學校定期開展學雷鋒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入團、入黨等時間點,進行雷鋒精神主題宣傳教育工作,深化雷鋒精神對學生的影響。對于這項學習不僅限于雷鋒月,而是真正的把雷鋒精神融入課堂中。貼近學生,教育學生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學習雷鋒助人為樂、關心他人。作為輔導員老師,還要以雷鋒精神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育人前先育己。不僅要做學生的良師,還要做學生的益友,努力建立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使學生增強對雷鋒精神的情感認同。
第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實踐鍛煉。通過組織策劃大學生活動,參與科研活動、集體活動和團隊活動等,增強學生對雷鋒精神內涵的理解。結合藝術院校學生特點,學校組織多種多樣的文化藝術節活動。三月學雷鋒月主題活動,組織同學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辯論賽等,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對雷鋒精神的解讀與認知。另外,學生干部帶動普通同學,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班級干部的朋輩效應,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學生教育學生,同學之間相互影響。當前志愿者活動也是踐行雷鋒精神的主要形式,學校在畢業季期間,積極搭建志愿者服務平臺,由學生志愿者擔任講解員,帶領參觀者欣賞畢業作品。另外,學校定期開展運動會、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等,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鼓勵同學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其團隊協作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因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于高校人才的全面發展,以及美麗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雷鋒精神幾經滄桑仍經久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它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雷鋒精神可以指引當代大學生不斷前行,為中國夢的實現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