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治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界的不斷普及,慕課作為最新鮮的血液在教育界應運而生了。它對傳統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并推動和完善了傳統英語教學的發展。目前全國各高校都在潛心研究慕課,也非常重視慕課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直譯為"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所謂"慕課","M"代表大規模,與傳統教學只有幾十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教學可以擁有更多的學生。第二個字母"O"代表開放,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第三個字母"O"代表在線,表示學習在網上進行,上課時間地點不受限制,學習時間學生自己掌控;他們完全可以在課外自主體驗英語學習;第四個字母"C"就是課程的意思。指課程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教學系統,有體驗、有反饋、有協作、有互動、有考核、有評價。
MOOC有著非常短暫的歷史,但卻有較長的發展進程。早在1962年,美國發明家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在這個研究計劃中,Douglas Engelbart 強調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這個研究計劃中,Engelbart 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并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應。后來,慕課就這樣漸漸地應運而生了。
慕課是徹頭徹尾的教學變革。傳統教學模式局限于在規定時間、場所上課,并以教師為主體,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師生互動性太少。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個性化教育的培養,埋沒了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
而慕課改變了這一切。它一改過往長期的陳舊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新課的能力。英語課堂只用來為他們解決難點,交流想法。這樣師生的角色就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師之間主要差異體現在知識更新能力方面。傳統授課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更新最新知識的能力弱,他們也很少參與最新資訊的教學技能培訓,所以就很難做到與時俱進,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傳統教學里的老師即便資歷較深,知識也太過陳舊,與學生有代溝,很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差。
但是運用慕課教學的老師就是不一樣,他們把最新的網絡技術運用在慕課里來開展英語教學,并運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時更新知識,以便學生能學習到最新的知識,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慕課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慕課強調了因材施教,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可以任意選擇學習內容、時間與場所,并讓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和興趣來決定學習知識的時間長短。這樣一種新型的個性化學習平臺,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那么慕課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呢?以下就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就必須因材施教。在課前安排難易程度不同的預習內容。這樣做讓好生不會覺得內容太簡單;同時也讓差生不會覺得問題太難,盡全力了都沒辦法完成,在預習的過程中能找到一點學習英語的成就感,為課堂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堂中,也應該給學生相對公平的機會,為他們創造更加自由的空間,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教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激情,提高了教學效率。
由于慕課是全程錄像,教師能仔細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表現。而不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只能依靠單一作業分數與考試成績來檢測學生。教師上課的情況也可以從網上看到,能讓教師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反省教學過程與效果,這對激發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同樣起著積極作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中,學生自己有選擇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和學習內容來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課前課中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各項課堂與課外活動。第一,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網絡資源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第二,引導他們開始閱讀簡單的英文書,幫助他們培養英語閱讀的好習慣;第三,在學校設立英語角,給學生們創建面對面英語交流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以及進一步完善慕課的教學效果。
在慕課教學中教師由主角變成配角,學生由被動的聽眾變成了課堂真正的主角,真正實現了新時代的個性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總而言之,慕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廣大英語教師應該努力學習與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總結其優點與不足,為完善慕課的發展而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