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麗
(拉薩晚報社西藏自治區,西藏 拉薩 850000)
伴隨互聯網的大范圍應用與普及,人類接收信息的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所以,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變更,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較之前已出現了本質性變化,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方式對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已不再適用。所以,新媒體時代下為迎合新媒體傳播的需求,應努力提高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
新媒體的定義是相對的,它具體涵蓋了手機媒體、網絡媒體以及數字電視等。當然,新媒體這一定義也比較寬泛,指的是依托寬帶局域網、衛星、互聯網以及無線通信網等渠道、手機、電腦以及數字電視機等重點,采取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向用戶提供娛樂服務與信息服務的傳播形態。與戶外、電視、報刊以及廣播這四種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又叫“第五媒體”。
借助于新媒體的優勢,民眾獲取信息的速度是非???,幾乎是同步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對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在紛亂復雜的新聞信息中提取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再加以處理和編輯,最后傳播給社會。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式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謹慎的處事態度。新聞媒體工作者向社會傳遞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社會的輿論風向,因此,在快速獲取新聞信息的同時必須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考驗的新聞信息工作者對新聞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態度。
處在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方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相應的新聞媒體受到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傳統的新聞信息傳播都是借助報紙文字、電視廣播等,現代的新聞信息傳播多依靠網絡進行傳播,視覺、聽覺越來越多樣和立體化。新媒體的產生帶動了新聞媒介的多樣化發展,這加大了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整合、編輯工作的復雜程度。復雜紛亂的新聞信息也會干擾新聞媒體工作者,會讓新聞媒體工作者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者不客觀的認知。受利益的驅動,部分新聞媒體工作者為了達到增加收視率、吸引觀眾的目的,會不斷的向社會推送一些沒有價值的娛樂八卦新聞,而那些對社會起到積極性或者推動性的新聞則很少受到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青睞。新聞媒體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引導社會正確的輿論風向,但是如何把不被受眾喜愛的社會性新聞更快、更廣的傳播開來,就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新媒體時代具有的顯著特點是新聞的復雜多樣、新聞傳播的速度迅速。在眾多的新聞信息中選取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十分考驗新聞媒體工作者對信息準確捕捉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傳統的新聞信息傳播完全依賴于新聞信息工作者,新媒體時代中,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使得人人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可以參與到新聞信息的評論互動,那些經常關注時事新聞的民眾對新聞信息的獲取和編輯能力完全不輸于專業的新聞信息工作者。這對專業的新聞信息工作者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對新聞信息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傳統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基本上被視作“剪刀+糨糊”的過程,標題的制作、新聞的確認、報道的合成與配置均被視作流水線工作模式?;谛旅襟w時代下,此類機器型人才已無法再適應時代的發展。目前新媒體領域需要的人才應當是知識結構全面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一類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聞編輯工作。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與過去存在一定差異,新聞編輯必須采取多種渠道收集新聞信息,系統的歸整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新聞編輯者既要擁有新聞記者采集新聞的能力,又要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由于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更為關注,因此要致力于改善新聞信息傳播無序的現狀,推動新聞求真務實的發展。同時,新聞編輯必須及時、全面的了解如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演變,清楚的知曉何種載體為人類重視,何種載體已被淘汰。這些均為新聞編輯必須學習以及了解的內容,此外其還需知曉一些科學性的事物。如今的讀者需求面大,有些內容無法用簡單的知識解釋清楚,這就要求掌握一些與科學相關的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應當把自己多年來的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密切結合起來,深入解讀新聞信息,將新聞內容中隱藏的線索挖掘出來。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應推動編輯人員實現知行合一,從而編輯人員傳播的新聞更具有說明力與發言權。傳統的新聞編輯思路單一化,創新意識不強。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應當密切結合新聞媒體的特征,提高新聞播出方式的創新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聞是一種具有價值取向的信息內容,在不同領域傳播其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傊?,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編輯應密切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向受眾傳達新聞的價值信息。
目前我國有大量新媒體單位,當社會新聞發生后,新聞編輯如何進行報道、從中挖掘出富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和受眾進行分享才是關鍵所在。眾所周知,新聞事件具有實時性,想要及時傳播新聞,就必須要向受眾傳播事件的內在精神。而要做到這一點,對新聞編輯而言是個考驗。盡管新聞事件每時每刻都在出現,但是新聞編輯無法隨時捕捉到新聞題材。換句話講,新聞編輯的新聞敏感度并非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需通過不斷學習與鍛煉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既要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度,又要致力于挖掘并創新新聞題材,掌握新聞價值。
傳統媒體具備具有權威的、富有影響力的號召力,可以使社會公眾更深層次的感知新聞事件,通過使用微博、新浪新聞等新媒體,可以逐步引導社會受眾加入到新聞公益領域。單從個人價值上看,在新聞互動和新聞評論方面新媒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使受眾逐步養成社會公民意識。實際上,就算公民個人獻出微小的力量,也能有助于促進輿論的產生,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微博發布和評論比較自由,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眾對新聞事件進行溝通與互動。從新聞輿論的影響力上看,影響力最為顯著的是微博輿論。微博新聞事件直播過程中,由于受眾所站的立場不同、觀點的差異,可以給事件分析提供多元化的視角。舉個例子,在微博的公益傳播過程中,微公益的關鍵在于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因此,在深層次的思考受捐助方信息的真實性時,受捐助的一方必須用實際證據證明自己。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逐步邁入到互動媒體時代。依托新媒體,人們可獲取到海量新聞信息,并進行探討和溝通。然而,在工作方面新聞編輯工作者會受到一定影響,導致其責任感下降。如何提高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新聞編輯工作者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向受眾提供優質、海量、充滿正能量的新聞信息,確保輿論導向健康、正確、和諧、積極。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與時俱進,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真正的變成合格的新聞編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