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華
(通化市二道江區教育局,吉林 通化 134000)
教育學家波利亞認為,如果沒有反思,學生就錯過解題的重要且有益的方面。所以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通過反思性學習,學生能夠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知,進一步優化數學思維過程,有助于解釋數學問題本質,探索解題規律。所以教師必須設計好數學教學,教學計劃,拓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反思的目的與意義,樹立反思學習意識,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學習方法的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并且讓學生明確,如果沒有反思,將難以自我改錯糾偏。使學生提高反思意識,能夠在有錯誤時及時的糾正,并且強化認知,提高合理水平,進一步規范反思行為,從而養成反思習慣,遇到刺激時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反思效應。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數是引入新課題,在進入知識的復習上引進,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反思數學課題,從而尋找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學習目標,進行思維判斷,使學生經過反思性練習后,能夠自主的進行提問“我現在學習到的知識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有哪一些聯系呢?”進而開展自我回憶,有助于學生掌握舊知識,更好的加強性知識的有效理解和吸收。
數學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閱讀教材,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了解學生能力發展的水平,并且采用合適學生發展的數學教材,選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及時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小學生閱讀數學教材時,可能會存在困難,所以教師應當選取具有描述性強、形象具體的教材,并且滿足學生的學習特點,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教師帶領學生逐字閱讀,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并且鼓勵學生自主練習。當遇到難理解的地方時,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并且標注重點符號,使學生能夠抓住材料要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數學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學習內容不同而不同。所以開展數學教學,教師也應當有不同的側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學習過程,選擇不同的反思方法。例如: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問題A,引導學生得出數據B,再探討數據A與B間的聯系,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幾個步驟?關鍵步驟是哪一項?之前遇到過類似問題嗎?是如何解決的?現在用的解題方法與之前的相比哪種更具便捷性?通過比較抽象類數學問題,教師聯系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形象化、具體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當學生學習完一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總結課堂學習結果,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提問,或者是自我提問“本節課堂的重點與難點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知識點?我還有哪些并未掌握的地方?我還有什么疑惑呢?本節課堂的知識點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點有哪些聯系呢?”通過自我提問,學生能夠加強對知識的再次鞏固與預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通過訓練形成系統性反思行為,有助于構建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引導并幫助學生進行反思,這就需要構建互動型反思關系,在反思過程中,通過教師指點,或者是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學生能夠加強反思效果。通過開展小組學習,合作探討等多種方式,教師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所在,進而開展反思活動,提高反思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數學具有較強的思維邏輯性,所以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反思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通過反思性學習,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水平,拓展求異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