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梅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蓬華鎮華美中心幼兒園,福建 南安 362313)
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時,不僅要注重幼兒知識儲備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工作體系,才能幫助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德才兼備學生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我國的獨生子女數量較多,再加上獨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從小就養成了嬌生慣養、攻擊性強的不良行為,所以,加強幼兒階段的德育教育,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原生家庭環境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于家庭是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結構以及各個家庭成員的素質,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影響。比如,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設置一個教學情境,如果公共汽車上只有5個空座位,但是卻上來了6個不同年齡段的人,那么該如何分配這些座位呢?通過運用這種口頭提問的方式代替傳統行為傳授的方式,教師發現幼兒的回答讓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上車的時候別人會因為我的年齡很小所以就會將座位讓給我,媽媽暈車所以不喜歡坐車,我會跟奶奶搶座位等等各種答案。而在教師給幼兒進一步的提示后,幼兒就會異口同聲的回答,我會讓別人先坐。這種測試方法的應用,雖然為幼兒初步道德認識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仍然沒有形成具體的行為規范。家人在幼兒成長階段對幼兒的呵護是導致幼兒出現言行不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現象也是現階段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1]。因此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必須加強與家長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力度,不僅要加強幼兒口頭教育的力度,同時對幼兒的行為教導也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將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作為幼兒教育的出發點,才能實現幼兒身心同步健康成長的目的。
幼兒園應該通過開設講座的方式,幫助家長提升科學育兒的經驗。一般情況下,幼兒園都會利用父母課堂、家長討論會等形式,與不同年齡段的家長一同研究和分析幼兒年齡的特點以及生活活動的要求。比如,在小班家長課堂上通過開設《我在幼兒園的一天》、《如何提高幼兒的自主意識與能力》等主題活動的方式,幫助家長全面的了解幼兒園德育教育的特點,才能使幼兒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幼兒家長來自于不同的行業,所以幼兒園可以通過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方式,讓幼兒家長在幼兒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這種德育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幼兒獨立自主性、自信心的樹立,同時也為其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實際上就是定期的邀請家長參觀、參與幼兒活動,促進家長教育意識的不斷提升。比如,通過觀看幼兒穿衣服、疊被子、穿鞋子等生活活動比賽的方式,讓家長充分的了解幼兒從小做一些自己的事,將幼兒德育教育與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家長則通過參與我幫媽媽穿鞋子、我和媽媽疊被子等主題活動,讓幼兒懂得關心他人的意義,才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2]。此外,幼兒園還可以將各種主題活動與各種節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比如,在重陽節開展我為奶奶梳梳頭等活動,不僅有助于家長參與性的進一步增強,同時也使幼兒從小養成的良好的尊老意識。
幼兒園應該充分發揮多樣化的家園共育互動形式,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更多的渠道。比如,幼兒園利用家園園地、求助熱線、定期討論會、班級主頁等形式,為家長提供參與幼兒教育的平臺,將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另外,通過定期召開主題座談會的方式,與家長交流幼兒教育的經驗和方法,為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效率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氛圍。
家長與教師必須在幼兒德育家園共育的過程中,發揮其榜樣的作用,才能促進幼兒德育教育效率的有效提升。父母自身的德行、教師的待人接物、行為舉止等都會在不經意間對幼兒的品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以及交往,其自身的行為方式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正是因為家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影響幼兒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教師,必須始終堅持通過正面教育的方式,感染和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才能在促進幼兒是非辨別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為幼兒德育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
總之,幼兒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只有從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應用人才。所以,幼兒園、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必須嚴格的按照幼兒階段教育的特點,加強之間相互協調與溝通的力度,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與道德修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