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根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 南昌 330096)
因為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學校并沒有重視體育教學工作,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來講,對于體育的態度都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體育課程的安排也不合理,在正式的體育課堂中也處于一種形式上的課程,這就導致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不能真正發揮體育課程的作用,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接收到體育課程的鍛煉,最終會降低中專學生的體育水平和能力,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偏低。另外,因為中專院校本身資金的限制,這就導致很多中專院校在基礎設備上存在很大不足,鍛煉場所和體育器材等方面都表現不足,這也主要是因為學校在建設中沒有重視體育課程所導致,對中專院校體育課程的學習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中專院校學生的體育水平和能力。
(一)提高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
中專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工作中需要保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只有這樣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才會呈現大幅度的增長。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主動參與,和主體參與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中專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有許多類型的交流模式,例如老師和教材之間的交流,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等多種形式,但是不論是哪種形式的交流工作都屬于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這是老師進行體育相關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過程中,鑒于交流的重要性,就需要老師將學生作為交流的主體,側重于學生,適當鍛煉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強調主體參與性,也就是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在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體育教學課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行為,全面發揮主體參與的作用[1]。
除此之外,主體參與性的培養主要是指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行為,中專院校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時,首先應該保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行為,目前很多中專院校的教學工作中,老師都會對學生進行引導,但是卻沒有將學生主動性的培養放在首位,這就需要老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加強認識,在體育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保障在整個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任務中,并且對體育學習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這一行為能力的培養能夠保障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全面促進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2]。
(二)建立主體參與的體育課程
中專院校在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堅持這一原則,保障老師和學生之間處于平等交流的位置,避免老師高高在上的傳統教育思想,為學生創建一個比較寬松舒適的體育教學環境,這才有利于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放開自己。學生參與性的訓練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在正式的體育課前,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準備活動,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課程學習內容預習工作,保障學生能夠對體育課程提前有一個認識,這樣有利于為之后正式的體育課程學習做好鋪墊工作。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設置多種形式的體育學習項目,然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項目,這樣能夠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參與性。除此之外,老師可以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采取競賽教學的模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進行比賽,針對在比賽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相對于單個學習,團隊協作學習的課程安排更加對學生有吸引力,也更加能夠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主動性。最后,在體育課程學習之后,老師應該給學生布置下一節課程的預習任務,采取差異化的原則,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以及在體育課程選擇上的不同,布置不同的課程預習任務和任務量,這樣能夠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其中的自主性,為下一節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工作,夯實基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中專院校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夠真正發揮其效用[3]。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現代化建設與發展,體育課程的學習在中專院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因為傳統教育的影響,加上中專院校本身的不足,導致很多中專院校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其體育課程的設置和安排不能發揮作用,對學生沒有任何幫助,導致這一課程設置形同虛設,鑒于這樣的狀況,中專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創新已經成為必然之道,就教學工作來看,主動參與是最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一種措施,所以中專院校在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工作中,需要堅持這一原則,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上,為中專院校體育課程質量和效率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