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坤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400)
在中醫教學當中,中醫診斷是其中的重點學科,主要內容即是對疾病進行判斷以及病情的觀察,具有著對臨床學科同基本學科進行聯系的作用,在能力培養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中醫院校運行中,其工作任務就是對能夠熟練運用中醫理論的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在該種情況下,即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優化,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診斷學試驗當中,通過“數字化四診實驗”方式的應用加強診斷思維訓練同四診技能訓練的結合,對學生的重力臨床試驗能力進行提升,以此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
為了能夠對數字化四診實驗方式的教學效果進行掌握,在實際教學中,在我國某中醫高等專科學校的中醫臨床醫學專業以隨機的方式抽取學生進行試驗,其中,試驗組110人,對照組100人。
(二)方法
在具體實驗中,在對照組當中,對常規的中醫診斷教學方式進行了應用,包括有普通的實驗教學。而在試驗組當中,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數字化四診實驗”課程進行了使用。具體設備方面,對“中醫數字化四診儀”進行使用,以此在臨床當中做好典型中醫病例的收集,在對“四診”資料進行采集的基礎上根據五臟病癥進行分類處理,以此對數字電子病例進行形成。在實驗課正式進行的7天之前,對學生按照3人一組的方式分組,對電子病例進行抽取,之后對其所扮演的患者角色進行準備。而對于其在具體扮演過程當中,在自身癥狀描述方面可能存在的“書面化”情況,以及在醫學術語應用不準確之處,則由教授對其進行及時的指導與糾正。在實驗課正式進行后,學生依然以分組的方式進行辯證訓練以及四診操作,其中,由學生對問診患者進行模擬,對組內其余2名學生的問診進行接受。望診方面,則對高分辨率的圖片進行提供,以此幫助學生對其進行辨認。在這幾個病例的診斷工作全部完成后,教師再對其進行點評,對學生在望診、問診以及舌診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出,及時做好糾正與講解處理。在課程結束后,對試驗組與對照組按照同等方式進行考核。
(三)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相關數據通過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一)平均成績
在考核當中,中醫診斷試卷平均成績對照組為(78.45±9.08)分,試驗組為(82.46±8.67)分,兩者相比,試驗組成績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醫診斷病案平均成績對照組為(6.71±1.24)分,試驗組為(7.34±1.47)分,兩者相比,試驗組成績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考核結果
(二)成績分布
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當中獲得優秀以及良好成績的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中等、及格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試驗組當中所有學生都獲得了及格以上的成績。
中醫診斷學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通過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正是對學生臨床能力進行提升的重要手段。但對于傳統中醫試驗教學來說,其在教學方法以及手段方面存在單一與落后的情況,缺少統一且客觀的標準,無法在實際教學當中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行有效的調動,并因此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在聯系中醫診斷學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將數字化“四診”設備引入到試驗教學當中,根據教學效果可以發現,其所獲的效果同傳統教學方式具有較大的優勢,其主要體現在:第一,能夠將真實的臨床病例引入到課堂當中,通過臨床教學在教室當中的應用,則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疾病診斷當中,以此對疾病診斷所帶來的成就感與樂趣進行真切的感受,再對其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進行提升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中醫臨床教學的壓力起到了有效的減輕效果;第二,臨證是養成診斷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字化四診實驗”當中,學生則能夠較早的對大量真實臨床病例進行接觸,以此對其辯證思維能力以及中醫診斷技能具有較好的鞏固效果,在對中醫診斷學橋梁作用進行充分發揮的基礎上為其后續知識的學習作出保障。總的來說,“四診”的現代化以及客觀化正是現今我國中醫診斷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其也是中醫現代化的關鍵要求,通過現代技術同傳統理論間的有機結合,則能夠有效地實現學生中醫臨床能力的提升。在未來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能夠對該教學方式引起重視,通過該方式的科學運用不斷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