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雁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插花課程已經順利進入大學校園,成為重要課程,并且獲得社會與學生的全面關注,有較高的認可度。插花藝術是指剪切植物可以進行觀賞的器官如枝、葉、花,將這部分作為創作材料,根據合理的藝術思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加工,配以展現作品寓意和形象的其他類型的輔助性素材以及恰當的容器,創造出用于傳達意圖、藝術審美、哲學理念及情感傳輸和趣味表達,并展示具有自然界之美與生活之美的藝術作品。這是一種大家都非常喜愛的文化,可以優化生活環境,傳遞情感,美化生活以及愉悅心情。中國是東方式插花的發祥地,早在2000多年之前,最原始的插花理念已經出現在民間。可見,插花藝術不但展示了華麗的大自然之美,更加凸顯了華夏文明[1]。
(一)學生對植物的了解很少,如針對植物花卉的色彩、質感、肌理、姿韻等缺乏深刻的認識。主要原因是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植物自身的狀態特點、生長習性等理論知識,更加無法準確了解植物自然生長具備的屬性,使作品無法表現出自然美感。
(二)學生缺乏豐富的美學知識,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忽略了系統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在配置色彩與構圖方面缺乏概念性,具體表現為搭配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操作凌亂,構圖不穩使人無法產生美感。
(三)缺乏深厚的理解能力。插花藝術有歷史可循,大部分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一般都是機械式學習詩詞,自然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無法透徹理解其中包含的意蘊,很難準確表達出作品包含的藝術美。
(四)文學水平相對不高,無法準確把握作品包容的核心理念。作品必須圍繞統一的思想開展創造,若不具備這一條件必將失去靈魂,插花作品相對也非常枯燥。
(五)無法形成較強的藝術表達能力。插花這一藝術創作表現出的美感,學生無法高度融合各種藝術,創作的作品相應也缺乏較高的藝術品位。
(一)培養個人素養
插花藝術這項活動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其一定程度上密切聯系了植物科學、繪畫藝術、園林工藝、培養意蘊水平等。特別是中國傳統形式的插花突出了以形傳神、形神融合的藝術水平,與中國畫傳統美學準則高度融合。因此,需要創作者擁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學生應當全面學習植物科學理論知識,全面掌握各類植物在哪個季節開花,以及各類花材具體的生長環境,植物擁有的形態特性,剪切操作時間以及怎樣增加鮮切花保鮮時間。另外,認真梳理了解美學知識和準則,了解在具體構思過程中怎樣合理應用線條和色彩,從而創作出的作品表現出勃勃生機[2]。
(二)增加就業幾率
一旦教學工作影響到學生的精神面貌與意志情緒,接觸到學生的精神需求,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全面發揮高效作用。課程利用最為直接的教學方法,憑借科學設計作品以及創作鑒賞,可以最大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激發學習熱情。由于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與審美意趣,人們的生活與插花的聯系更加緊密,插花不再是一種小眾產物,而將會成為普通家庭的生活需求。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對插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培養了興趣并且準確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不僅可以豐富業余生活,美化生活環境,還可以為有關工作人員提供創業或就業機會。近些年來憑借種賣花卉創業的學生有很多,各種鮮花預訂APP盛行,個性鮮花主題餐廳、鮮花租擺售賣、插花教學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同時相關的輔助性操作也更加繁榮,一定程度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培養形式美感
插花最基本的材料是自然界的各種植物,作品不但表現出絢麗的花材色彩、清新芳香的自然環境氣息,并且極具活力。這便需要創作人員全面了解植物的各種生長形態,因此需要對植物每個生長階段的情況、對應植物的生長特點綜合學習。比如春季發芽、夏季綠葉、秋季果實、冬季枯枝等都各具特點,只有實現綜合應用,必將形成令人身心愉悅、充滿生機的生命之美,這樣創造的作品必將使人感受到意境美。插花采用的材料基本都是新鮮的植物,充滿無窮的生命力,為此,在創作過程中應當對材料的生理習慣整體思考,充分考慮材料的生命要求,只有高度符合材料的生理特性,才可以延長作品的最佳狀態[3]。
(二)積累美學知識,鉆研文學詩歌
學校應當積極設置美學課程,幫助學生全面學習中國畫以及美學準則,了解在構圖和造型過程中怎樣科學使用線條和色彩。只有全面理解美學知識,才可以將其科學應用在作品創作中,使其表現出深厚的審美情感,充滿生機,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尤其是中國插花藝術更加緊密聯系著美學原理,在構思與造型等方面嚴格按照中國美學準則,強調了物象的生命色彩,不但達到形似要求,還突出了神似要求,達到形神高度融合的藝術品位。深入學習古典詩歌文化,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插花藝術緊密聯系著文化素養,中國詩歌在抒情過程中科學應用意境營造的方式,進一步獲得情景交融的藝術情境。插花傳統形式高度重視設計意境,重視憑借花的自然形態,傳遞精神意境美,利用花的形態表達創作者的思想。
(三)重視課程建設與活動,擴建師資團隊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藝術教育開展過程中投入相對不足。為了提高學生的素養,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在當前的方案中引入插花課程,并且在校園內部不斷擴展。特別是農林類院校,其專業設置表現出專業化特點,對于開展這門課程表現出較大的資源優勢。另外,在課程建立過程中,應組建一支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教師團隊。首先,學校管理者必須給予較強的關注,可以邀請專業化的插花培訓單位培訓學校教師;其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要持續擴大知識范圍,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校園內部的藝術部可以借助對插花藝術的推廣宣傳吸引學生的關注,并且憑借有關比賽有利于學生真實體會這一高雅的藝術。
(四)提高實訓與欣賞教學比例
針對插花藝術課程教學來講,理論和實踐教學都非常重要,理論教學為開展實踐教學創造了基礎,而實踐教學則有效提高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可以認為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主要媒介,也是理論知識向實踐操作順利過渡的環節,是最為精彩的理論內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求教師開展一定的教學示范,學生實行分享練習,師生之間開展全面講評鑒賞并提高作品創作能力,全面彰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設置實踐和理論教學時應注意比例設計,最低標準為1:1,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設計為2:1。傳統理論性教學相對籠統和抽象,大學生無法輕易理解,若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適度插入音頻材料,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4]。除此之外必要的現場教學也是十分必要的,植物的生長環境及習性也需要現場的觀察,當地的花卉市場也是一個很大的教室,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植物。
利用教學實訓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綜合利用的能力。一個優秀的作品絕非是簡單的組合材料以及簡單設計造型,而是有技巧和章法的進行構思,最大程度利用素材的自然品質、色彩配置以及高度融入環境,科學利用花材獨有的意義以及各類造型,準確傳遞作品的已經,只有如此才可以獲得優秀的作品。
怎樣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效提升,幫助大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培養出素質較高的人才,這是高等教學目標。插花藝術課程充分體現出技術和藝術性,表現出較高的審美水平,是對植物自然美全面彰顯的造型藝術,類似于造園、盆景等藝術。插花藝術表現出得天獨厚的文化品位,不僅能夠陶冶性情,還可以提高素養,而插花課程對于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該課程被引入到各大高校中,不但提升了個人創新水平,還能夠全面傳承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