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雪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貴州 貴安 561113)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紛紛開展了有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活動,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這些成果僅限于某些個案的總結,為了進一步實現以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為目的的校企合作辦學、合作發展、合作就業以及共同進行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必須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現代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中,物流業的發展對于經濟建設的貢獻越來越多,所以為了有效迎合市場發展需求,便需要進行專業性物流人才的培養。職業教育要實現大發展,就需要在國家、企業與學生間構建良性互動機制,滿足了這幾個主體的需求,才能把握人才培養的規律。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培養培養模式的構建,能讓培養出的人才順應社會發展潮流,能幫助職業院校從專業建設、基礎能力、師資隊伍建設等幾方面入手,拓寬職業技能與就業渠道,培養出與不同類型企業對接的技能型專門人才,既能讓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又能提升職業教育院校的社會影響力,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因此,不管是從國家、企業、學校還是學生個人角度來講,構建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都是勢在必行的。
物流管理專業要在校企合作中尋求更好的合作方式,就必須以適應物流產業轉型需求的角度出發,與企業強強聯合進行深層次融合,構建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一)引進企業,開辟合作的新領域
首先,可以尋找實現"共贏"的合作伙伴。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為推進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先后同中諾思公司一起搭建了物流人才創新孵化基地(物流實訓教學點)為學生的實習實訓及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與貴州菜鳥驛站服務商貴州佳林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構建了菜鳥驛站實訓中心,可以實現學生的“做中學、學中做”。將與京東物流公司在18級的物流班級中開展訂單化培養。
其次,校企協同共同打造新型的物流專業。校企合作雙方共建二級教學實體,對傳統的物流專業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進行發展與改造,為物流業的發展共同打造具有新型特色的物流專業。例如:在與“菜鳥”的合作中能夠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引進企業,讓企業工作地點與實訓室合一。學生在菜鳥驛站進行快遞培訓,在學校中便能進行企業意識的培養,通過實際操作認識到物流的性質和特征;第二,學生與學徒之間的合一,在通過相關技能培訓之后,學生可以作為物流專業人員,學生同時扮演學習者和工作者的角色;第三,教師在為學生進行物流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時,又能通過實習的方式,解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難題;第四,掌握物流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能夠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通過實訓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第五,服務與作業之間的合一,學生實訓時的工作情況就是學生的成績評定的基礎,通過企業與教師的共同評價從而獲得相應的學習成績;第六,學生通過菜鳥驛站的實訓,一方面可以借助其知識的學習,加強自身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工作獲得企業的認可,又可以讓學生在企業工作時獲得一定的報酬,將育人和創收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二)依托企業,建立合作的新模式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想要實現可持續,而想要獲得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進行優秀人才的培養,因此,這就要求物流管理專業必須建立具有專業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貫徹大企業的經營理念。例如:在與京東物流的合作中,京東物流的負責人與教師共同完成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進行實訓項目設計,借助京東周年慶、“雙11”等大型促銷活動,提供學生為期半個月乃至一個月的實習機會,將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物流操作相結合,共同推進“2+1”新模式,即第1-2年物流專業的學生就原業務專業教學計劃在校內進行學習實訓,第3年以“校內+京東”即“專業課程+京東實習實踐課程”的模式開展,通過“雙選會”的方式,學生入選京東定向參與班,“定向參與班”的課程通過京東實訓課程及不定期校園講座構成,學生在京東的實習成績記錄在學校學習考核成績中,進入參與班的學生有優先享有到京東優先就業和錄用的機會,錄用員工的試用期包含在實習考核期間,正式畢業后不再另行約定試用期。
(三)企業參與,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基于物流行業產業轉型需求對物流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需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構建“企業內植、實境耦合”的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素質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掌握在物流管理、服務等不同領域的崗位技能,使學生迅速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全能型物流管理人員。
總之,物流專業的校企合作中,學校與企業的關系是互利的、平等的,適應產業轉型需求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不僅能滿足企業用工的實際需要,也能拓寬學校的辦學思路與領域,同時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