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文
(山西省人事考試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一)考試內容設計及其測試方法單一
遴選考試要測試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考生能用新的身份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應注重對考生實際工作能力的考察。公務員遴選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必要時可組織職位業務水平測試,采取分級分類的方式進行。筆試的主要測試角度為政策理論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而在遴選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筆試內容和方式的創新性與崗位針對性較為欠缺。面試多采取結構化面試的方式進行,形式較為單一;而且其組織形式缺乏統一的標準,有的地區由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統一組織,有的地區由各遴選單位自行組織。考試內容的科學性、針對性不強,主題、選材與遴選職位層級的對應程度不高,題目不能根據遴選機關的工作實際來設定,便難以全面準確地測試出報考人員的真實水平,難以實現人與崗相匹配的效果。
(二)遴選公務員試用期期限不明確
試用期對于從基層遴選上去的公務員來說,是在新的單位對工作環境的適應期;對遴選機關來說,是進一步考察新錄用人員與遴選職位匹配度的考察期;對于遴選程序來說,是對筆試、面試、考察等測評環節進行有效性檢驗的檢驗期,同時也是遴選的“出口”設計。公開遴選是公務員競爭性轉任的一種方式,但當前相關法律法規對轉任公務員的試用期管理沒有明確規定。《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沒有提及公開遴選公務員試用期,各省制定的實施細則中對試用期的規定也為少數,且有規定的也缺乏統一性,或時間規定長度不等,或作出靈活性規定,由遴選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一)職位方面
將公務員遴選與公務員分類管理相銜接。公開遴選機關在職位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公開遴選職位及其資格條件。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專業技術、行政執法三類,要對擬用于公開遴選的職位進行分類,成為確定遴選范圍、考試內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據,突出崗位針對性與科學性。例如將承擔決策、管理、協調等職責的劃為綜合管理類;履行監管、處罰等職責的劃為行政執法類;為實施公共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等職責的,劃為專業技術類。
放寬公務員遴選條件。遴選考試是上級機關招攬人才,壯大公務員隊伍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通了上級機關與基層人才流通的“關鍵一里路”,增加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的機會。遴選職位大多要求“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學士及以上學位”,建議放寬公務員遴選條件,不設置“全日制”要求,為更多的基層公務員提供機會,達到不拘一格招人才的效果,如湖南省2017年省直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未規定全日制大學本科等內容的規定。
(二)筆試方面
不同類別的公務員,其職位特點與成長規律不同,因此,要注重職位分析,建立職位勝任力模型,細化能力標準和職位要求,深入開展分級分類筆試,滿足各遴選機關多樣化的職位需求,提高公開遴選公務員的崗位針對性程度和科學化水平。遴選筆試要本著“干什么考什么”“用什么測什么”的原則,題目設計應注重從遴選機關的角度來設定,考察機關工作實際,主題、選材與遴選職位的層級相對應,例如2017年中央機關遴選和選調公務員,將遴選職位分為處級與主任科員兩級,不同級別考試科目不同。同時,在公務員遴選考試中,已有一些省份對分類考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等,要對其經驗進行科學、合理的借鑒。
(三)面試方面
在面試方式上,除使用傳統的結構化面試外,采取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技術含量更高的面試方式,在深入探究半結構化面談、無領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文件筐、即興演講、心理素質測試、人機對話等新型的面試技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進行應用。如無領導小組討論可全面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預判考生在將來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在小組之間、小組之中進行橫向對比,提高面試效率,同時也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充分發揮實力的空間,彌補結構化面試的不足之處。面試方式更加靈活,有利于對遴選考生的綜合分析、計劃組織、溝通協調、應急處理及語言表達等各方面能力要素進行全面測評,優化測評效果。
關于遴選面試考官的資格條件,要選擇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學術水平高,并且熟悉遴選考試制度和相關政策,具有遴選考試管理或人才測評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家、學者等。遴選面試考官的選配結構,應注重面試考官的職務職級、所屬行業、年齡層級、考官經歷年限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優選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各類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的優秀考官,實現考官隊伍多元化、考官配置合理化。最終通過遴選,打通上級遴選機關與基層人才之間流通的關鍵一里路,增加基層公務員向上流動的機會,增強工作動力,提升工作幸福感,優化上級機關隊伍結構。
(四)考察方面
對遴選對象的考察,應從政治觀念、大局意識、業務水平、處事原則、組織協調、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全方位展開,對考察對象的德、能、勤、績、廉及其政治業務素質與遴選職位的匹配程度進行全面考察,突出考察道德品質、工作實績、群眾公認程度,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考察格局,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考察重點,堅持平等、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考察原則。在考察遴選對象時,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從見識見解到境界格局,從道德品質到綜合素質,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對于群眾的感情、對待名利的態度到為人處事方式,多角度、立體式地考察遴選對象、甄別優秀人才。
充分發揮差額考察的作用,公務員主管部門應出臺具體的操作制度、框架標準或指導意見使得考察有章可循,細化、量化、優化差額考察程序和標準、方法和技術,在保障遴選機關更加充分自主的選擇空間的同時,保證考察環節的科學、合理與規范,增強考察工作的可操作性與考察結果的有效性。
(五)試用期方面
加強試用期管理的技術研究,應根據《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規定》和《黨政領導干部任職試用期暫行規定》,對遴選公務員的試用期做出合理規定,在試用期內加強培訓,促進遴選上來的公務員與遴選單位的雙向了解與適應,若試用期滿考核不合格,則取消資格,擬遴選人員退回原單位工作,為遴選公務員做一個“出口”設計,用退出機制為優化遴選效果加一道保障。
公務員公開遴選制度是公務員制度中的一項制度創新與探索,實踐過程中應做好統籌規劃。一方面,要處理好優化上級機關公務員隊伍結構與基層公務員隊伍穩定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理順公務員公開遴選與公務員考試錄用的協調運行機制,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動。“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公務員扎實工作,經歷基層歷練,更加了解基層實際情況、熟悉群眾工作、了解群眾訴求,從基層遴選公務員至上級機關,上級機關能更多地聽取到社會民眾“原滋味”聲音,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因此,要著力完善公務員公開遴選工作,優化公務員培養選拔機制,成為“人才到基層去,干部從基層來”的強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