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杭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音樂中承載的是作者對于生活的深厚情感。聲樂則是通過聲音的演繹,來詮釋音樂作品,并結合演唱技巧,充分地將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與情感,以最直接和最具感染力的方式展現出來。聲樂中的情感表達,要通過聲樂表演來完成,這個過程需要表演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感知,重新感受作者在創作時的內心世界,還原作品中的情境,還需要演唱者具備嫻熟的表演和演唱技巧,這樣才能夠更加貼近作品的內涵,用聲音詮釋作品中蘊含的情感。
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來源于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心境,這就使得作者創作時的情境或經歷很難被復制和模仿。人類對于客觀事物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種事物的情感也是有所區別的,在體會和表現作者情感的過程中,不能切身地感同身受,只能通過情境的聯想和聲音的塑造,盡可能地將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出來。
聲樂表演中情感的表達,要求表演者使自己完全地進入到作品所設定的情境中,伴隨著音樂旋律,感受和聆聽作者的“講述或刻畫”。情感的表達還需要表演者的聲音作為基礎,通過聲音把情感表現出來,將情感融入到聲音當中,使觀眾通過聲音的傳遞,體會到表演者的情感。另外,表演者的形體表現力也是情感表達的一個載體,表演者的肢體動作和神情都可以作為聲音的輔助,借以體現情境中人物的情緒變化和情節的跌宕起伏。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和意義,這就與作者創作時的情感是一樣,所有的情境和心境都是無法完全復制的。支撐聲樂作品的除了客觀存在的旋律和音調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我們可以把聲樂作品看作是作者情感宣泄的產物,缺少了情感,聲樂作品就如同沒有了靈魂。因此,在演繹聲樂作品時,情感的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聲樂表演中,演唱技巧是所有其他行為和意識的基礎。說到底,聲樂表演就是聲音的塑造和傳遞,通過歌詞和形體語言等輔助完成的一種藝術形式。情感表達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是更高層次的演繹,單純地注重聲音和形體塑造的聲樂表演,可能會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但缺少了情感表達的聲樂表演,絕不會稱之為真正的藝術作品。
近年來,國內各大衛視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音樂選秀類節目,很多選手從聲音到形體表演都很到位,但為什么不會走很遠呢,原因就在于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情感表達上是欠缺的,他們并沒有深入到歌曲所設定的情境當中,只是停留于表層,使得他們的表演顯得很干癟,無法用情感感染評委和觀眾,更無法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事實上,聲樂表演中情感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于嫻熟的演唱技巧。情感的表達可以通過表演者形體動作,表情以及氣息等的變化來體現,在這些變化過程中,需要演唱技巧來控制聲音的高低錯落,協調好聲音與氣息之間的配合,使聲音在表演者運動的狀態下,仍然能夠保持平穩順暢。因此,在聲樂表演中,情感的表達與演唱技巧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在聲樂表演中,演唱是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演唱也就是要借助語言來表達聲樂作品。語言是人類溝通與交流的基本載體,語言也是最直接的信息傳播方式,作者把所要表達的情感寄托在歌詞當中,我們則可以通過語言的描述來理解聲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從最樸實的表演載體中感受作品內在的情感。這就要求表演者在對聲樂作品演繹過程中,必須要深入體會歌詞的含義,領悟作者創作時的情感,才能夠更好地借助語言載體表現出來。
聲樂表演中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聲情并茂。因此,聲和情是聲樂表演中情感表達的兩大基本要素。聲情并茂講究的是通過聲音的塑造傳達情感,以飽滿的情緒帶動聲音的傳遞,聲中有情,情中有聲,做到聲和情的完美結合,達到最后的藝術效果。普遍來講,聲樂表演是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也就是用演唱者自己的表演形式,以及對作品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帶有一定主觀情緒色彩的演繹過程。表演者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選擇或打造適合表達作品情感,并且符合自身演唱技巧的表演形式,將表演者的個人主觀情感融入到了作品當中,完成二度創作。
聲音是音樂傳播的紐帶,專業的聲音塑造能夠為情感的表達奠定基礎。聲音的訓練是聲樂表演者的基本功,對于聲音的訓練,要運用科學的發聲方式。在我國,很早就有人對發聲方法做了研究,曾經提到過聲音如果從丹田發出,可以使得聲音顯得流暢,并且身體還可以為聲音提供較多的氣息作為輔助。另外,國外對于聲音塑造的研究也表明:聲音的塑造取決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呼吸。不難看出,中外的聲樂研究者對于發聲過程中氣息的掌握和控制都有著相同程度的認識,因此,在聲音訓練中,要注重對自身呼吸節奏的把握,只有把握好了呼吸的節奏,才能為聲音提供穩定持久的動力。同時,還要注意腔體與聲音、呼吸的配合,使聲音在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通過聲音來表達作品中的情感。
語言是情感表達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溝通交流方式。聲樂表演時的情感表達,就是通過語言形式,實現與觀眾的溝通和交流,使觀眾體會到歌詞中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變化,深入作品情境,與表演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語言是支撐聲樂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情感表達的前提就是要深入體會聲樂作品的語言。深入體會作品語言,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要對聲樂作品的歌詞進行深入體會,從歌詞表面含義開始,逐句理解,通過歌詞內容再現情境,并體驗歌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變化或事件的發展脈絡。其次,要深入到對作品背景的研究,不僅要了解作者的創作經歷,還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情感源于作者對于生活,對于客觀世界的態度和看法,切身體會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和時代,體會作者當時的內心世界。這樣能夠幫助表演者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便于情感的真摯表達。
聲樂作品的節奏為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提供了基調。表演者對于作品節奏的理解和把握,對于情感的表達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情感表達的基調,聲樂作品的節奏為其所蘊含的情感定下了基本的情感方向。例如,我們熟悉的《黃河大合唱》,作品的節湊明快,富有動感,跳躍性極強,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就絕不是婉約的,細膩的。而是豪邁的,充滿激情的。表演者可以根據作品的節奏變化,結合演唱,更準確地表達情感。
合理運用演唱技巧,能夠為情感的表達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專業的聲音塑造是作品情感表達的基礎,合理的演唱技巧則是對音色的控制。音色對于聲樂作品內在情感的表達和展現的作用不可忽視。不同的音色能夠代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情感也可以通過音色的變化,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強化藝術效果。所以,表演者在演繹聲樂作品時,要根據作品旋律的變化,運用恰當的音色,用以表達作品的情感。例如,作品感情基調低沉時,音色就可以相對渾厚,作品節湊明快時,音色則要顯得清亮,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配合作品完成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