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借助網絡社交平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完善基礎資源的建設,其中包括設備資源、人力資源及制度資源等。首先,高校應加大對校園現代化設備及校園網絡的建設,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保證物質基礎。其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具有現代化精神以及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人才,因此高校在教師的選拔及任用中應提高標準及要求,不斷培養其使用現代網絡社交平臺的能力及意識。最后,高校應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納入教學大綱中,并且制定相關的制度,通過制度體系的完善建設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進行規范和監督,繼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網絡平臺具有方便快捷且豐富多樣的特點,人們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實時的了解新聞知識或是進行網絡學習,并且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和互動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對于人們溝通交流的限制。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切實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及效率。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較強,普遍的學生每天都會通過網絡時交平進行交流溝通或是娛樂活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網絡社交平臺能夠切實提高質量及傳播效率。
(二)有助于客觀了解學生思想動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學生爭取的價值觀念及道德素質的重要教學內容及有效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觀全面的了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生活狀態,有利于制定更具合理性及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實現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現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個性意識較強且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發展形勢,因此生活的趣事或是壓力會通過社交平臺的朋友圈進行發泄,教師借助網絡社交平臺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生活狀態,通過學生的言論深入挖掘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繼而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及指導幫助。
(一)充分運用網絡社交平臺的滲透力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教材、報紙等為教學媒介,在學生群體中傳播速度較慢且傳播周期較長,因此導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教育輻射力度及影響力度較小,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難準確客觀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心理變化。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路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的滲透力。當下的青年大學生對于網絡社交平臺的依賴性十分嚴重,儼然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網絡社交平臺對于青年大學生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向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及學習興趣。例如,通過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或是微博官方賬號向學生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及意義,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就業觀等。
(二)充分運動網絡社交平臺的時效性
新媒體具有良好的時效性、便捷性、海量性等特點,首先,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向學生普及社會的重點、熱點新聞、時事政治及國家政策,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并且時效性能夠滿足青年大學生對于新聞資訊的需求心理及大學生的性格特點,繼而提高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學的興趣及主動性。其次,教師基于網絡社交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問道問題和困難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交流平臺第一時間向學生提供幫助,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信心,并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便于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思想發展及心理狀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及政治素養的重要方式及渠道,基于現階段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滯后性,進行教育方式及理念的創新改革成為重點教育工作內容。因此,高校應充分運用網絡社交平臺的滲透力及實效性特點,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及內容,繼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出高水準的人才。
[1]周云崗.高校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開發與運行機制研究——基于95后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特質[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10):1-3+16+128.
[2]孫靜,蘇娜娜.網絡社交平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建設性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7,4(04):164-165.
[3]顧凱.網絡社交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進策略[J].傳媒,2017(2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