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彥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基礎建筑工程簡稱高校基建工程。時下,高校的大發展帶來了高校基建工程的大發展。伴隨各類社會資金的涌入,高校基建部門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搞好管理、搞好運作,是高校基建的時代課題。
高校基建工程的管理,歷經了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指派到協議承包再到市場經濟的項目總承包三大歷程。伴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理念的推陳出新,高校基建工程不斷得到洗禮、熏陶,高校基建工程自身特點逐漸突出。
高校定位于公益性事業單位,為社會提供教育服務的社會單元。因此,高校基建工程的特征體現在社會公益性。以服務于高校教學、科研實際需要為目標,區別于社會工程的經濟效益性特點,本質上這種區分具有典型性。
經濟的發展,伴隨著高校基建工程資金來源的多樣性。過去單一的國家財政撥款模式,逐漸被多種資金來源模式所取代,如:高校自籌、社會全資捐助等。高校基建工程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帶來了管理模式的多樣性。多樣化的高校基建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領域先進管理理念反推高校基建工程的結果,實現了高校工程管理的高效。
高校基建工程由于建設目標定位于教學、科研,因此從美觀和實用性角度,應區別于社會基建工程。社會基建工程無論是審美角度、實用角度、造價角度都與高校基建工程區別明顯。如高校基建工程在科學樓建設過程中,應首先考慮采光的增強、強排污措施、結構寬廣的需求;而社會基建工程更多的側重于美觀、實用、成本方面的目標和定位。高校基建工程定位的不同,是由建筑服務的對象和建筑的目標所決定;認清高校基建工程定位不同性特點,能在工程管理中做到區分對待,實現高效。
高校基建工程代建模式是指以招標為原則,將項目以協議方式委托給有相關管理資質的專業公司代為管理。在招標通過后,通過簽訂協議,由招標單位承擔包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招標、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在內的全部工程管理。代建公司與高校是平等民事主體關系,屬于自負盈虧的中介服務機構。代建制模式,從本質上改變了高校原有的基建管理模式。專業管理公司代為管理能夠切實做到專業,使項目管理高效、規范。但也存在薄弱環節,如不能充分保障高校工程建設的細化需求,其次不能并包高校整體建筑格局。
顧名思義,高校基建工程的直管模式是高校后勤部門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發揮工程管理主導者角色的模式。如自行設立工程建設部、設專職管理編制,行使建設業主方職能,權限涵蓋規劃、設計、招標、工程建設、維保等。直管模式在當前高校中應用較多,國內著名高校中由于自身建設工程較多,在直管模式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吸收社會管理模式的精華后,已然體現出先進性和與時俱進性。但直管模式也存在弊端,如:建設費用超標問題突出、工期進度滯后性明顯。
高校基建工程的合管模式是指在工程的某個和某幾個方面聘請專業管理團隊對建設項目進行的管理和服務。合管模式在當下高校基建工程中較為流行。如此模式會降低高校人員的投入比,間接促使高校后勤改革額精簡。缺陷是項目管理公司與承建單位無合同關系,對施工單位的約束力趨弱,現場管理難度較大,工程沖突時有發生。
隨高校基建工程建設案例的豐富,基建工程管理模式會伴隨著不斷走向成熟。在成熟案例的不斷分析評判下,不斷探析尋找適合各高校自身特點的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具有時代意義。
依托高校大建設時代背景,高校基建部門積累的充足基建經驗,在與時俱進和吸收并包的過程中,高校基建的直管模式逐步轉變成具有典型性特點的基建工程管理模式。通過調查發現,不少高校的基建部門或多或少都接收了其他科研院校委托的基建項目,已然走出了直管模式,轉向了代建模式的循環,充分說明直管模式發展成熟后的市場化路徑。因此,直管模式向代建模式的轉變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產物。
專業化工程管理機構的出現,是社會精細化分工的必然步驟。不成規模的高校基建機構,在社會化大潮中,會逐步被已精細化、專業化的工程管理機構所取代,以致不斷的在人員編制、機構精簡中退出歷史舞臺。依托專業化的工程管理機構,即實現了工程管理的高效,又實現了高效后勤精簡的迫切任務,體現實效性。這種實效性體現在不成規模、精細化程度差的高校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