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超
(長垣縣中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新鄉 453400)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為腦卒中常見類型之一,近幾年其發病率及病死率不斷攀升,對人們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既往多采用氯吡格雷治療,但其需經兩級肝酶代謝才可發揮作用,起效緩慢,且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影響預后。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均為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可減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病發生率[1]。目前,臨床關于對比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療效的研究報道甚少。為此,本研究選取87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通過分組對比分析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的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長垣縣中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依據治療方案分為研究組(替格瑞洛治療,44例)和對照組(阿司匹林治療,43例)。研究組患者年齡為41~74歲,平均(62.07±5.21)歲,病程為0.8~6.3 a,平均(3.31±1.07)a;對照組患者年齡為42~73歲,平均(61.42±5.68)歲,病程為0.9~6.4 a,平均(3.62±1.78)a。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長垣縣中醫院倫理協會批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關于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診斷標準[2];患者或家屬知曉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神經系統疾病或腦部器質性損傷患者;合并腎、肝嚴重疾病患者;并發心絞痛、肺氣腫、心肌梗死等限制活動功能病變患者;智力障礙及精神障礙患者;依從性低,無法配合治療者。
1.3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阿司匹林(山西丕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530)口服治療,100 mg/次,1次/d。給予研究組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20)口服治療,90 mg/次,2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
1.4觀察指標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和NHISS評分改善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緩解、無效。患者肢體麻木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NIHSS評分降低>80%為顯效;患者肢體麻木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NIHSS評分降低30%~80%為緩解;未至上述標準為無效。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2.1血小板聚集率兩組治療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小板聚集率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2.2治療效果研究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27%(1/44),低于對照組20.93%(9/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心血管事件研究組心血管事件總發生率為9.09%(4/44),低于對照組32.56%(14/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嚴重缺損,預后較差,致殘、致死風險較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預后與治療關系密切。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對提高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療效和改善患者預后均有重要意義。
阿司匹林為臨床常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亦為環氧化酶抑制劑,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可使環氧化酶絲氨酸殘基乙酰化,抑制血栓烷A2生成及血小板聚集,同時能使纖維蛋白原乙酰化,增加纖維蛋白多孔性,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但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產生抵抗效應,使阿司匹林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進而不能防止或減少血栓性并發癥發生[3]。
近幾年隨著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多從降壓、增加血流量、溶栓、抗凝、神經保護等方面著手治療。其中抗凝治療可使凝血酶及Xa等凝血因子喪失活性,抑制血栓形成,進而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的發生及控制病情發展。替格瑞洛屬環戊基三唑嘧啶類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之一,亦為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之一,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可通過阻止新血凝塊形成,減少動脈粥樣血栓形成。另外,替格瑞洛可與P2Y12受體有機結合,拮抗二磷酸腺普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在人體內代謝的主要產物AR-C124910XX同樣具有拮抗P2Y12受體作用,停服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復較阿司匹林更快,進而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4]。此外,替格瑞洛無需經肝臟代謝激活即可直接起效,且不會對胃造成刺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起效迅速,停藥后藥效終止快,毒副作用較小,與阿司匹林相比安全性更高[5]。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對照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替格瑞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較阿司匹林效果更顯著,抗血小板作用更強。本研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和心血管事件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的安全性更高。
綜上,替格瑞洛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效果較阿司匹林更顯著,抗血小板作用更強,安全性更高。
[1] 勞國華,陳曉燕,黃子通.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3):317-318.
[2]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 唐靜宜,劉劍敏,張耕.CYP2C19和阿司匹林藥物基因分型指導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9):175-177.
[4] 趙敏捷,周玉杰,梁靜,等.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用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長期抗血小板治療的安全性觀察[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6,35(4):260-265.
[5] 賈珠銀,楊建敏.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4):125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