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尚,姚學坤,趙遠艷,胡艷萍
(云南省普洱茶樹良種場,云南 普洱 665000)
茶小綠葉蟬(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是普洱茶區普遍分布的一種重要茶樹害蟲,一年發生12~13代,特別是5~7月、8~10月危害較重,造成茶葉產量損失15%~20%[1],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2-3]。主要以若蟲、成蟲刺吸茶樹嫩梢、嫩葉汁液為害。2017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國家為建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大力提倡綠色防控,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4]。目前,多數茶農主要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隨機調查發現,使用較多的是聯苯菊酯和吡蟲啉類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茶小綠葉蟬,普洱茶區無公害茶園施藥習慣為10~15次/年,若聯苯菊酯和吡蟲啉交替使用,按12次/年計算:聯苯菊酯成本每次為35元/667m2,吡蟲啉成本為每次16元/667m2,施藥工時費為每次25元/667m2,全年每667m2施藥成本為606元。普洱茶區綠色食品茶園及有機茶園施藥習慣為5次/年,生物農藥以30%茶皂素AS為例,成本為每次33.6元/667m2,則全年每667m2施藥成本為293元。可見,不但化學農藥使用成本是生物農藥的2倍,而且造成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偏高,影響茶葉質量安全。為此,筆者篩選了目前已在茶樹上登記且市場化的4種植物源農藥:30%茶皂素AS[5-6]、0.5%苦參堿AS、0.5%印楝素 EC(力勝)和400億個孢子/g茶將軍WP(球孢白僵菌)單劑或復混劑通過田間對比試驗,驗證其對茶小綠葉蟬的田間防效,為綠色食品茶園及有機茶園生產應用提供技術指導。
試驗對象:茶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 Gothe)。
茶樹品種:云南大葉群體種,10年生無公害茶園,長勢較好,茶園四周自然植被良好,為闊葉林、針葉林混生。
實驗處理設計如表1。小區隨機區組設計排列。施藥器械為ZL-20D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施藥方法采用田間莖葉噴霧。使用容量為用水量 45 L/667m2。

表1 試驗方案Table1 Pilot programs
氣象資料:施藥當天無下雨。
土壤資料:土壤為沙壤,pH值4.5。
調查時間和次數:2016年9月23日調查藥前蟲口數,9月23日9:00噴藥,9月24日、9月26日、9月30日、10月7日、10月14日分別調查藥后 1 d、3 d、7 d、14 d、21 d 蟲口數,共計調查6次。
調查方法:按《GB/T 17980.56-2004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56部分:殺蟲劑防治茶樹葉蟬》規定執行。每小區隨機抽查100片嫩葉上的蟲口數。
藥效計算方法:按《GB/T 17980.56-2004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56部分:殺蟲劑防治茶樹葉蟬》規定執行。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基數-處理后蟲口數量)/處理前蟲口基數]×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數據方差分析:DPS7.05版,鄧肯氏復極差測驗比較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
由表2可以看出:①30%茶皂素AS300倍液藥后1 d,防效達99.28%,最佳防效為藥后 3 d和 7 d達 100%,最低防效為藥后 21 d達76.67%,與處理C在P<0.05的顯著水平上存在差異顯著性。②30%茶皂素AS500倍液藥后1 d,防效達99.38%,最佳防效為藥后3 d達100%,最低防效為藥后21 d達69.73%,與其他處理之間無差異顯著性。③0.5%苦參堿AS300倍液+400億個孢子/g茶將軍WP(球孢白僵菌)300倍液藥后1 d,防效達84.02%,最佳防效為藥后3 d達94.81%,最低防效為藥后21 d為2.82%,與處理A、D在P<0.05的顯著水平上存在差異顯著性。④0.5%印楝素EC300倍液+400億個孢子/g茶將軍WP(球孢白僵菌)300倍液藥后1 d,防效達100%,最佳防效為藥后 1 d 和 3 d,達 100%;最低防效為藥后 21 d達80.88%,與處理C在P<0.05的顯著水平上存在差異顯著性。

表2 試驗結果Table2 The control effect
由表3可以看出,施藥成本由低到高的順序為:處理B(30%茶皂素AS500倍液)<處理A(30%茶皂素AS300倍液)<處理C(0.5%苦參堿AS300倍液)<處理D(0.5%印楝素EC300倍液)。

表3 五個處理施藥成本Table3 Cost of five treatment
綜合考慮施藥成本和防治效果等因素,在綠色食品茶園及有機茶園中茶小綠葉蟬發生始盛期,使用30%茶皂素AS500倍液+助劑、0.5%印楝素EC300倍液+400億個孢子/克茶將軍WP(球孢白僵菌)300倍液+助劑交替使用防治茶小綠葉蟬,在茶園用藥防治時,務必噴濕茶樹葉背,以提高防治效果。
[1]姚學坤,趙遠艷,石尚,等.水溶性替代農藥對茶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效試驗[J].茶葉通訊,2016,43(2):41-42.
[2]高香鳳,吳光遠,曾明森,等.幾種生物農藥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效果[J].茶葉科學技術,2010(3):9-12.
[3]夏春華,楊鐘鳴,朱伯榮,等.茶皂素在農藥工業中應用研究進展[J].茶葉科學,2000,20(2):82-88.
[4]郭華偉,姚惠明,唐美君,等.2種植物源殺蟲劑對茶小綠葉蟬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7):991-992.
[5]赫衛東,曾勇,胡美英,等.茶皂素在農藥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J].農藥,2010,49(2):91-93
[6]WICKREMASINGHE R L.Studies on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easaponin[J].Tea Quarterlym,1974(4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