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玲,紀佳曼,周桂玲,章慶民,廖富林
(廣東嘉應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具“梅州高原”之稱的馬圖有種植傳統綠茶的悠久歷史,所在鎮亦為廣東省茶葉種植與加工技術專業鎮,馬山的高山云霧茶通過了“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并多次獲得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有機茶在種植過程中,要求運用生物或物理的方法來防治病蟲害,不可施用任何含有化學合成的物質,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污染,同時還要保留茶的清香甘醇[1]。而茶葉害蟲是有機茶生產過程中嚴重威脅茶葉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周晚霞等在贛北有機茶區的調查發現,該地區主要害蟲有:食葉害蟲茶毛蟲、卷葉蛾、茶蠶等;吸汁害蟲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螨類、黑刺粉虱、蚧類等;鉆蛀害蟲茶天牛、茶堆砂蛀蛾、茶梢蛾等[2]。目前我省有機茶園主要的病蟲害有吸汁類害蟲:小綠葉蟬、茶葉螨、薊螞、介殼蟲類、蚜蟲、粉虱等;食葉類害蟲:尺蠖類、茶蠶、茶毛蟲、刺蛾類、卷葉蛾類、蓑蛾類、螺甲類等;鉆蛀性害蟲:天牛、木蠢蛾、茶小蠢蟲、茶枝鐮蛾等;多食性害蟲:小地老虎、金龜子等[3]。因此害蟲防治在有機茶種植過程中至關重要,而有機茶害蟲調查工作的開展,掌握好害蟲種類和發生規律,是做好害蟲防治工作的保證。對馬山生態有機茶常見的害蟲展開調查研究,既填補梅州高山茶園害蟲調查研究方面的空白,也為有機茶害蟲預測預報提供數據支撐,有助于對有機茶園的管理和保護,進一步提高有機茶的品質和產量,推動有機茶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次2016年3月,春季雨水較多,氣候溫和;第二次2016年6月,夏季氣候炎熱,雨水適中;第三次2016年10月,秋季氣候多云,高溫干燥。
馬山生態茶園,隸屬粵北山區豐順縣馬圖村。豐順縣山地和丘陵地段約占93%,山體龐大,地貌高峻,總體是南低北高,有2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馬圖村地處豐順、梅縣交界的九龍嶂和北山嶂的腹部,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四面都有青山環抱,群峰連綿起伏,四季云霧繚繞,生態環境優良,適合種植有機茶樹。
豐順馬圖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青山綠水,氣候宜人。由于地形復雜,氣溫差別較大,年平均氣溫為21.3℃,1月平均氣溫13℃,7月平均氣溫28.4℃,全年無霜期達300 d,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800 mm,年平均蒸發量約1700 mm,相對濕度78.8%,年平均日照時數1986.7 h,山區偶有下雪現象。全縣有11條河流集雨面積達 100 km2以上,主河道總長 408 km[4]。在復雜地形的作用下,造就了多層次非地帶性氣候,有助于發展立體生態農業。
主要采用平行線取樣法進行調查,在有機茶園中每隔5行取1行進行調查,調查面積約14400 m2。其次是用觀察法和震落法確定是否有蟲,此外,利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黃板收集昆蟲。最后通過向管理人員詢問相關信息以及查閱文獻,了解馬山有機茶園常見的害蟲及茶園管理的方法等。
害蟲發生程度[5],是反映蟲在寄主上分布的狀況,是判斷害蟲種群密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指標,包括四級:+級:蟲口密度≤10%;++級:蟲口密度在10%~20%(包含20%);+++級:蟲口密度在20%~30%(包含20%);++++級:蟲口密度≥30%。
害蟲危害程度[6],指害蟲發生后對寄主造成的影響,現以昆蟲對葉片的取食或損害程度為分級標準:+級:10%(包含10%)以下的葉片被取食或損害;++級: 10%~30%(包含30%)的葉片被取食或損害;+++級:30%以上的葉片被取食或損害。
經過野外調查和室內鑒定,結果發現,害蟲共有2綱6目10科11種,分別是蛛形綱和昆蟲綱兩大綱,包括真螨目、同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和雙翅目6個目,葉螨科、葉蟬科、緣蝽科、蓑蛾科、卷蛾科、毒蛾科、尺蠖科、潛蠅科、螽斯科和蝗蟲科10科,合計11種,見表1。
其中主要是吸汁類和食葉類兩大類,吸汁類有:咖啡小爪螨、假眼小綠葉蟬、長肩棘緣蝽等;食葉類有:茶袋蛾、茶長卷蛾、茶白毒蛾、茶毛蟲、茶尺蠖、潛葉蠅、中華螽斯、短額負蝗等。
調查發現冬季清園后害蟲較少,夏秋季節高溫干燥害蟲較易發生,其中假眼小綠葉蟬夏季發生最重,最喜食金萱品種的嫩葉,而咖啡小爪螨秋季發生最重,見表2。
假眼小綠葉蟬成蟲多棲于茶叢葉層,將卵產在芽下前三節嫩梢組織,使茶樹生長受阻,若蟲常棲息在嫩葉背面,刺吸茶樹嫩梢的汁液,茶的芽葉會呈現蜷縮硬化現象,葉尖和葉緣出現紅褐枯焦狀,芽梢生長速度變慢,導致茶葉產量和質量下降。

表1 馬山生態茶園害蟲種類調查情況Table 1 Survey of the pests in Mashan Ecological Tea Garden
咖啡小爪螨俗稱茶紅蜘蛛、茶紅螨,喜吸取汁液,被害葉片呈點點紅狀態,后變暗紅色,沒有光澤,肉眼可見葉面有許多白色卵殼和脫皮殼,早上有露水時可看見細微蜘蛛絲,之后葉質慢慢硬化,葉片將會大量脫落,嚴重的會形成光桿和枯死。

表2 馬山生態茶園害蟲發生情況Table 2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in Mashan Ecological Tea Garden
氣候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等,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昆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它們的生存和繁衍,是昆蟲生活的必需條件。而豐順馬圖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害蟲自然生存能力提高,發育速度適當,繁殖力增強,冬季溫度不會過低,死亡的幾率減小,越冬蟲量高,害蟲就更容易發生。
馬山茶園生態結構較為單一,很大范圍種植的都是茶樹,植物種類較少,無法給大部分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的場所,生物多樣性較低,食物鏈變短,控制害蟲的生物天敵較少,在調查中發現的天敵有鳥、蜘蛛、草蛉、瓢蟲等,種類及數量都不多,茶園生態天敵抵御害蟲的能力較弱。
調查發現,茶區未能及時翻土和清除雜草,導致雜草叢生,這不僅削弱了茶園的肥力,還給害蟲提供了棲息的場所。此外,茶樹樹冠未及時修剪,使得茶園通風透光的能力減弱,從而導致喜陰濕的昆蟲發生;未能及時采摘茶葉造成假眼小綠葉蟬等嗜葉性昆蟲數目增加。
合理修剪不僅能調節茶樹的營養分配,改善通風透光現象,促進生長發育,還可加強茶樹的抗蟲能力[6]。剪下來的枝條需及時清理并銷毀,避免害蟲重回茶樹。分批多次采摘茶葉,可極大地減輕假眼小綠葉蟬的危害。
深翻培土不但能加深活土層,改善土壤結構,以利于茶樹的生長發育,而且可將地面病殘組織及害蟲翻到泥土深處,使其不能爬出而窒息死亡,同時將土里的害蟲翻到地面,經冷凍日曬、鳥雀啄食等,達到滅除病蟲的目的,從而減少來年茶園的蟲害發生。
雜草不但會阻礙茶樹的生長,并且助長了假眼小綠葉蟬等害蟲的生長和繁殖,新梢萌發前,很多害蟲將在雜草上生活、取食等[7]。勤除雜草并及時深填,不僅增加了土壤肥力,還減輕了危害。但除草不當會破壞天敵資源。
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長期都會存在,所以要充分利用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效能,給天敵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結合農業方法來保護天敵。可在茶園四周種植防護林,或者茶間間作,給天敵創造棲身和繁衍的場所。調查發現園區主要的天敵有鳥類、草蛉、瓢蟲等。所以可人為搭鳥巢,保護和招引鳥類,讓它們進入茶園來捕食害蟲,或者還可釋放天敵,使其數量增加。
有機農業在整個生產期,害蟲的防治杜絕施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應依賴作物本身的抗性和植物源的肥料及農藥,如茶園可利用病毒制劑、蘇云金標菌制劑來防治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7]。以菌治蟲,可以使用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劑來防治茶假眼小綠葉蟬,在茶園中噴施0.1億/ml的孢子液,防效可到70%~80%[8]。
當害蟲爆發時,可以使用有機農業允許使用的苦參堿、楝素、BT制劑等植物源殺蟲劑。印楝素乳油是高效低毒的新型生物殺蟲劑,以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假眼小綠葉蟬,傍晚噴施效果最佳[9]。
人工捕殺是傳統的治蟲措施,可根據一些害蟲的集群性,將卵塊或幼蟲群集的葉片摘除掉,以降低蟲口密度[10];當害蟲個體較大,肉眼看見如茶毛蟲等,就可進行人工捕殺。
利用昆蟲的趨光、趨色、趨糖等特性來進行誘殺,可選用新型的殺蟲燈,通過對植食性害蟲有極強誘殺力的光源來誘殺害蟲,同時也不會對天敵造成影響。還可用粘蟲黃板來誘殺假眼小綠葉蟬等趨黃性的害蟲,這樣不僅達到除蟲的效果,還可監測害蟲種群的發生動態。
[1]Kilcher L,Weidmann G,Garibay S V.IFOAM Training Manual for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Humid Tropics[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2007.
[2]周晚霞,張修林,張冬燕,等.贛北茶樹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蠶桑茶葉通訊,2015(2):30-32.
[3]凌彩金.我省有機茶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J].廣東茶業,2004(5):24-27.
[4]羅錦紅.豐順縣地表水資源現狀及其開發利用[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5,32(4):111-113.
[5]黃華,蘇寶玲,宋菁,等 .遼寧丹東地區越橘園蟲害調查[J].昆蟲知識,2010,47(4):797-799.
[6]朱運華,謝小群,朱啟東 .茶樹害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構建[J].蠶桑茶葉通訊,2012(6):33-35.
[7]郭燦,高秀兵,何蓮,等 .茶樹病蟲害生物防治應用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14(6): 105-109.
[8]貝文勇,邱云秀,朱來佳,等 .黃板對茶假眼小綠葉蟬的誘殺效果[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6(3):34-35.
[9]劉明炎 .冬前用球孢白僵菌防治小綠葉蟬[J].茶葉,2006,32(3):157.
[10]徐德良,王敏鑫,邵元海 .茶樹害蟲物理防治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茶葉,2013(1):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