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爾蓋·韋爾諾夫(1910—1982)的這張照片1957年左右拍攝于莫斯科國立大學。韋爾諾夫以斯普特尼克2號衛星上的實驗開始了他的太空探索。然而,他開始宇宙射線研究早得多。甚至早在二戰爆發之前,韋爾諾夫就用地面上的設施和大氣層中的氣球實驗來探測電離輻射。他利用蘇聯人俘獲的德國火箭(由沃納·馮·布勞恩設計)繼續研究,最終將研究工作擴展到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i orolev)制造的導彈,科羅廖夫是蘇聯的第一批衛星和火箭的首席設計師。韋爾諾夫意識到,只有大氣層之外的實驗能夠揭開原始宇宙射線的性質。
1956年,蘇聯科學院開始密集地討論太空實驗的提議,等到斯普特尼克1號在1957年10月發射升空時,韋爾諾夫與下屬早已準備好測量宇宙射線的儀器。然而,衛星發射時沒有攜帶那些儀器。令他們感到極其受挫的是,韋爾諾夫的團隊是和其他蘇聯科學家以及世界的大多數人一樣從報紙的報道中獲知衛星發射的事。
在第一顆斯普特尼克衛星發射之后,韋爾諾夫說服了科羅廖夫,在一個月后發射的斯普特尼克2號衛星上安裝了蓋革-繆勒管。蓋革計數器在軌道中工作了10天,給韋爾諾夫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員——瑙姆·格里戈羅夫(Naum Grigorov),亞歷山大·丘達科夫(Aleksandr Chudakov)和尤里·洛加喬夫(Yuri Logachev)——帶來第一份關于太空輻射的信息:粒子通量出現意料之外的波動(實線上的數據點),超過預期中的星系宇宙射線強度(虛線),這兒繪制的是一個衛星緯度軌道的函數。韋爾諾夫與丘達科夫在1957年11月7日第一次觀察到這些波動,差不多在兩年半之后才發布這個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