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互聯網+新時期下,微博、微信、QQ 等新媒體的出現和使用,使學生的交流工具和方式發生著改變,對高職院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具有一定的沖擊,新媒體顯然已經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高職院的團學工作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探索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學生干部的團隊建設新路徑,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97后”學生干部隊伍,是目前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學生干部;團隊建設
高職院團學干部是學生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力量,是有效開展團學活動的中堅力量。 現在高職院學生的年齡結構發生著很大的變化,“97后”大學生已成為學校的主體,學生與教育工作者之間的的代溝越發明顯。此時,選拔、培養和使用好新時期下的團學干部,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特別是互聯網+新時期下,微博、微信、 QQ等新媒體的出現和使用,使學生的交流工具發生著改變,對高職院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都具有一定的沖擊,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探索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學生干部的團隊建設新路徑,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97后”學生干部隊伍,是目前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團學工作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學生可以在短時間里獲取海量的信息、拓寬視野,此時,傳統的高職院思政教育者的信息優勢逐漸喪失,大學生作為新興網絡的推崇者,不可避免的會被網絡謠言利用、蒙騙、傷害,而且在校大學生覆蓋面廣,未經過濾的不良網絡信息很有可能會造成惡劣的影響,那么如何利用新媒體建立內容健康,形式多樣,格調豐富的網絡交流平臺,占領高職院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宣傳陣地,怎樣提高學生自制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團學工作面臨的挑戰。
2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團學干部隊伍的特點
(1)部分團學干部思想覺悟和自身素質不高。大部分在校學生均為“97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因中、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成為高職、高專生后,有很多存在消極自卑心理,思想穩定性和成熟度不高,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更提不上民族信仰。這些特點在團學干部中也有所體現,他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顧及他人的意見,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大局意識,為同學服務的意識比較淡薄,整體素質有待加強。
(2)團學干部耐挫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團學工作復雜多變,需要團學干部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部分團學干部在工作順利時積極上進,沖勁十足,但一旦面臨困難挫折時,就不知所措,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案,自信心不足,選擇逃避,耐挫能力較弱,責任意識不強。
(3)團學干部隊伍建設梯隊不夠合理。對于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的學生來說,5年制高職與3年制高專并存,在校時間有2.5年、4年、5年等,加上多樣化的培養模式,比如“2.5+0.5”、“4+1”的教學模式,這些快節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得他們在校期間要經歷好幾種身份的轉換,與就業無關的活動他們興趣不大,導致很多學生干部都由中、低年級的學生擔任,這些情況致使團學干部出現政治理論知識較弱,服務意識較差,工作形式較單一,創新思維能力缺乏等問題,導致很多團學工作開展效果差,同學參與度低等現象。
3 新媒體環境下學干團隊建設的意義
學生干部團隊,是指以創新團學工作新思路、優化團學活動舊模式為共同目標,以資源共用、知識互補、經驗共享、協同合作的方式,把在性別、性格特點、成長環境、工作經驗、優勢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團學干部組成的一支正式群體。
新媒體在團學工作中的運用,使得每個學生干部都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紛繁復雜的工作事務,通過團隊建設才能把自己鍛煉成組織策劃活動的“專家”和“能手”。通過“一對一”傳幫帶、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實現團學干部隊伍結構優化。加強高職院學生干部團隊建設,把有文、體、美專長,文檔管理,數據整合分析,宣傳報道撰寫,攝影美工,音視頻數碼制作等多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干部“專家”匯集起來,匯多“專”于一體 , 集多“家”于一身,體現“團結就是力量”的實際價值。
4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干部團隊建設的實施路徑
(1)設定科學的團隊目標。團隊的目標,既是設立團隊的出發點,又是凝聚團隊成員,合作協調,團結奮戰的紐帶。制定先進、合理、可行、具有挑戰性的團隊目標,才能激勵團隊成員并肩奮戰。并盡可能使成員的個人目標與團隊的目標緊密融合。
(2)團隊文化建設。引導學生干部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通過各種文化建設潛移默化的滲透,實現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形成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達到建設具有本團隊特色的組織文化的目的。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在學生干部團隊文化的建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由學生參與學生會會標的設計;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部門logo和工作口號;一些有獨立辦公地點的部門甚至可以自行設計美化工作室;學生會內部自發組建“鋒向標”志愿者服務小分隊,成員由各個部門成員組成,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會辦公室設立讀書角供大家閱讀;各項制度建設上趨于完整全面……這些舉措使得團學干部不斷增強對團隊的認同度,增強了團隊意識,為強化團隊文化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
(3)實現跨部門整合與技能互補。根據團隊目標的要求,合理科學地設計學生干部不同部門之間的成員組合,注重每個學生干部業務技能的培養,促進不同技能間的互補,從而形成團隊的整合優勢。
(4)維持小規模的團隊。若團隊的規模過大,人數過多,就無法進行團隊所需要的建設性溝通與互動,基層學生干部對管理與決策的參與程度低,而且對于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也不易達成共識。因此,適當控制團隊的人數,以保證有效的溝通與協作。
(5)加強溝通與激勵。逐步揚棄傳統的行政命令與監督控制手段,主要倚重溝通、激勵等現代管理手段,以平等的、相互信任的態度,充分協商,無邊界溝通,并進行有效激勵,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
高職院團學干部的管理和培養是一項持久、長期的工作,學生干部綜合能力有效的提高也是需要通過思政工作者在不斷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工作中逐漸完善優化工作方式得以實現的。有效的定期培訓對學生干部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只讓團隊中的學生干部疲于應付各種瑣碎的常規工作,而沒有在工作中提高學習能力獲得自我發展,則會迅速降低他們對團隊的忠誠度和認可度,進而影響團隊組織效能的提升。只有打造一支充滿戰斗力和學習力的高效學生干部團隊,高職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也只有打造一支充滿正能量、朝氣蓬勃的學生干部團隊,才能發揮其朋輩帶動功能,輻射帶動其他學生的共同發展,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平.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2).
[2]朱武,張樹輝,周建國.基于博客平臺的高校團學工作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1).
[3]薛政,孫國棟.高校90后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2.
[4]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第四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7.
[5]莊雯培,袁力.企業管理視閾下的學生干部管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
[6]蔣磊.利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團學工作[J].河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4):43-45.
[7]陳俊福.積極心理學對團委學生會工作的啟示[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