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118-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會讓幼兒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終身受益。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讀物,被國際教育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愉悅和幸福感,讓孩子從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后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總結了如下做法,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一、精心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繪本
幼兒時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為了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就應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自由而又寬松的語言環境。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就必須在幼兒繪本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切實做好繪本的選用。美國繪本大師婉達蓋格獲凱迪克大獎的經典作品《什么都沒有》,講述一只叫"什么都沒有"的隱形狗與兩個親兄弟的手足情,并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成了一條"有模有樣"的有了身形的狗。本書是美國繪本大師婉達蓋格獲凱迪克大獎的經典作品,生動簡練的文字和趣味十足的圖畫充滿了純真的愛與勤勞不息的光輝,是激勵孩子拼搏進取的法寶,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心靈成長書。再如在《好餓的小蛇》這一繪本故事中,其中重復的諸多話語均能促進幼兒內在邏輯思維的發展,從而通過故事猜測和敘述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使幼兒形成自主閱讀習慣
教師以師生集體閱讀、生生小組閱讀和人人個體閱讀相結合,增強幼兒語言表達。在集體閱讀的活動中,我也經常采取不同的教學過程,改變不同作品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孩子在集體閱讀中體驗閱讀分享的快樂。除了人手一書和老師共同閱讀或者一本繪本集體共同閱讀強調教師的主導之外,我還嘗試了小組一本書輪流閱讀的形式,在中班第一學期中開展的繪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教學中,我給每組只有一本書想鍛煉孩子輪流分享閱讀,出乎我的意料,中班第一學期的孩子能很好的自由交流分享,他們以抽簽的游戲形式,值日生分配等形式很快的閱讀交流了這本書,而且每一組都推選了一個小朋友講了閱讀后小組討論的故事梗概,很好的發揮了孩子的自主,使我感受到從小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帶來的驚喜。
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孩子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因此創設適合幼兒閱讀的環境、氛圍是極其重要的,在我班的“圖書角”里合理地擺放了小凳子、有趣的繪本,在墻壁上還有繪畫制作的圖示,提醒大家閱讀區應該遵守的常規,營造出安靜的閱讀氛圍。這樣的一種環境氛圍,隱性地、溫馨地提醒每一個來“圖書角”的孩子進行閱讀活動時要養成的好習慣,更加專心于閱讀活動。
四、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
1、家長要經常給幼兒示范朗讀一些幼兒喜歡的繪本。并且做到在朗讀中通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作品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讓孩子感知理解作品內容,感受、體驗作品情感,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接受信息,并且與已有經驗整合,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盡量用豐富夸張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來吸引他們的注意,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故事,并運用手指偶、布袋偶、動物毛絨等玩具,邊講邊表演繪本故事里的情節,通過各個角色不同的聲音、語氣、語調、表情、心情的模仿,盡可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片上的細節,例如圖片上角色的表情、動作,圖片的背景、時間、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個個問題和幼兒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發展,吸引幼兒認真傾聽,體會閱讀的樂趣。
2、家長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傾聽”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有自我控制性的“聽力”,而聽故事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良好途徑。在給孩子朗讀故事的同時,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如:要集中注意力,聽清故事的大概內容;邊聽邊想:“故事里有誰?”“你聽到的哪句話最美?”“誰的話最有道理?”“從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此時的幼兒已不再是單一的聽眾角色,他們更是用心在與繪本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的摯友。”,因此早期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作為幼兒園老師,我們該如何引導、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我們要始終關注、研究的主題。面對今天復雜更多樣的繪本,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善于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繪本,使早期閱讀活動真正能引發幼兒不竭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養成受益終身的良好閱讀習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