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月+易鑫+朱胡萌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理念的提出與實施,促使我國與眾多亞洲、歐洲等國家的經濟與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更致使我國的國際貿易合作,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在國際貿易合作中仍然暗流涌動,較高的收益回報往往也會帶來更高的國際貿易風險。對此,本文對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形式作出了簡要的闡述,并進一步探討了國際貿易風險的防范及控制對策,以期通過本文的分析與研究,能為我國國際貿易的健康、穩步發展,提供出相應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國際貿易 風險 防范 控制
前言:自2016年至今,世界經濟形式呈現出波動性較強的分化態勢,其主要原因有多種,如英國的公投脫歐、特朗普的當選、促使國際金融市場受到嚴重沖擊,且其中的貨幣結算也適用于國際貿易合作之中,從而導致國際貿易形勢也趨于變化及風險的增加。同時,雖然現階段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經濟形式良好,但由于與其他貿易國家的信息無法達成良好的對稱性,也導致了貿易風險進一步提升。因此,對于國際貿易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則應是我國國際貿易合作中亟待明確掌握的重要內容。
一、國際貿易中存在的風險
(一)政策風險。受到國家及地區間貿易聯系的強化,以及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和制約,致使國際貿易中的摩擦不斷提升。此種情況將導致貿易壁壘及反傾銷問題的生成。出于保護本國利益與企業的目的,很多國際貿易參與國都將應用本國的法律,限定國民購買本國產品,此種保護主義的存在,也致使國際貿易中的壁壘進一步強化,促使國際貿易中政策性風險的生成。
(二)合同風險。國際貿易風險中的合同風險,是眾多風險因素中影響性較強的類型之一。其中涵蓋宏觀方面的法律內容,也涉及到微觀方面的產品質量、技術、以及管理等內容。由于貿易合同中所包含內容的多樣化及專業化,若未能對合同中的專業性術語及貿易慣例等做充分的了解與認知,無法準確的劃定出歸屬于貿易雙方的權利及義務,便極易導致巨大經濟損失的生成。
(三)貸款風險。受國際經濟與政治局勢的影響,以及WTO的經濟利益整體性制約,若某個國家或地區出現經濟危機,則會附帶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進而導致經濟危機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態勢[1]。貸款是國際貿易中的基礎性內容,若貸款國具有良好的信譽度和口碑,且具備相應的支付能力,并能夠在規定期內進行貸款的償還,則與其開展貸款業務。而如若貸款國自身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且國內由于政治或文化等因素導致政局動蕩,不僅不具備償還能力,且會由內部動亂的原因而導致還款期無限的延長,則貸款國便會由此生成信用風險,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的進行。
(四)貨幣匯率風險。國際貿易中貨幣匯率的變化極為常見,任何一種貨幣的匯率都是隨外匯市場的波動而變化的,若在貿易合同簽訂時,未能做匯率的鎖定,則會影響到交易雙方的實際經濟利潤,若貿易雙方的交易額較大,則細微的匯率變化,都有可能會導致大量經濟利潤的損失。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馬德倫指出:“由于人民幣的國際化,為世界提供出的公共產品,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減少美元計價給跨境貿易帶來的匯率風險,”自2009年至2014年,我國因“一帶一路”實際跨境的金額超出1.5億人民幣,占當年全部跨境量中的15.4%。且在現階段,“一帶一路”沿線已經有超過20個國家,將人民幣納入本國外匯儲備,這也使貨幣匯率風險得到相應的降低,并有效促進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和實現人民幣的跨境循環。
二、國際貿易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措施
(一)充分掌握國際貿易市場動態。無論是國際貿易或是國內貿易,良好的市場動態掌控能力,都將是促進貿易發展的必然手段。尤其在國際貿易合作前,應對貿易對象國的眾多地域、文化、環境、以及自然因素等,做出細致的分析與掌控,以此降低國際貿易合作過程中所出現風險的幾率。同時,對于需求國企業的真實運營情況、資產信用真實性、以及合作企業的口碑與信譽度等做準確的了解和掌握,都將是確保貿易風險有效降低或消除的有效途徑。
(二)依托技術手段轉移貿易風險。在國際貿易合作中,若風險已處于萌芽狀態,或風險生成的初期,則應通過各類技術手段,對風險做出轉移,此時或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或代價的付出,但將貿易風險做出有效轉移,則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經濟損失的顯著提升?,F階段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用來規避風險的技術手段多樣,不僅包含貨運保險、進出口信用保險等,更涉及到銀行包含、備用信用證、以及國際保理業務等。
(三)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優勢。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合作中的價格戰形式,大多已經塵囂落定,而更多的對外貿易企業,則是將競爭的資本轉移到企業自身產品與服務等方面上來,即由傳統的價格戰,轉變為現階段的質量戰與服務戰。尤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國際貿易國的經濟水平顯著提升,經濟穩步增長,對于產品的需求標準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這便需要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不僅要提升產品的質量與貿易整體過程中的服務,從而使企業自身由粗放型經濟模式,向集約型經濟模式轉變,更要將工作重心多偏向于產品的質量提升與研發,通過技術帶動產品的創新,并消除國際貿易間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使產品達到國際認證標準,以此促使貿易風險的有效降低[3]。
(四)強化匯率風險的控制。對于匯率風險的控制,不僅應對計價貨幣做出科學、合理的選取,更應積極投身到國際匯率的期貨市場之中,通過鎖定匯率的形式,進行國際企業間的貿易合作。例如:在產品進出口環節中,可通過硬幣計價來進行出口貿易,并通過軟幣計價來進行進口貿易。若企業自身能力相對匱乏,議價能力相對不足,則應通過價格的調整,來完成國際企業間的貿易合作,即在產品進口環節中應用軟幣計價,以此還可對產品的價格加以提升。同時,若進口環節中依靠硬幣計價方式,則也能促使進口產品的價格得以降低。此種通過對匯率的控制來進行的國際貿易風險控制,也是防控國際貿易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
結語:綜上所述,現階段,隨著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變化,導致國際貿易也出現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局勢,且會同步影響到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合作。為此,細致分析國際貿易的風險,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與控制是極為必要的,也是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