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波
【摘要】企業投資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投資效益和投資風險屬于正相關關系,所以,企業想要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必須加強對項目風險的有效控制。據此,本文主要對企業投資項目風險控制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企業 投資項目 風險控制
一、影響企業投資項目風險的因素
(一)企業內部控制不到位
企業尚未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與約束機制,這是致使企業投資項目風險發生的關鍵原因。其中,大部分的財務管理人員只是單純從企業會計核算中了解相關信息,但是對于日常經營管理卻缺乏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只是遵循領導的意愿進行管理,并沒有貫徹落實財務監督,從而使得企業對資金使用失去控制。
(二)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分析
錯誤的投資決策,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會導致企業的現金流中斷,造成嚴重的財務危機。而且,還有一些企業在投資前,只是單純憑借個人經驗,且不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過于追求多元化經營,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以此使得投資項目后續資金不充足,只能使用企業主營業務資金,從而直接影響了主營業務的經營,最終導致資金鏈中斷。
(三)對投資客體的分析不夠充分
企業投資的直接性原因就是從投資客體中獲取利潤,因此,投資客體的經營管理狀況將會對企業的投資風險造成直接影響。部分投資者太過重視投資客體的財務報表,只是根據對方的財務報表狀況,做出投資決策。財務報表雖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是財務報表也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誤差,甚至有可能是經營者完善過的報表,并不能夠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
(四)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較差
部分企業投資人員只能看到市場熱點,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環境的變化,看到別人掙錢就盲目跟風,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經營能力,缺乏對投資風險的有效估計,一旦出現問題,根本無法采取措施加以應對。另外,企業管理人員的投資風險意識相對較差,在內部控制中,并沒有設定風險管理的專門負責人,在投資項目風險控制的限制設定上也不夠完善,從而導致難以真正落實到企業實踐中去,風險管理過于形式化。
二、企業投資項目風險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投資項目風險的識別
1、分析法。分析法主要是應用于分解原則,分解原則即把復雜的事物分解成簡單的、容易認識的事物,把大系統分解成若干小系統的方法,也是人們在分析風險問題的時候,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分析,從中發現存在的風險因素,以便于采取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的措施。
2、調查法。調查法主要是專家調查法,在一些情況下,風險識別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或經驗相對不足的時候,分解原則和其他識別方法的效果并不夠好,那么就選用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
3、幕景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主要是通過描繪各種變量影響和決定的諸多幕景,以此識別出多種風險影響因素中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的方法。幕景分析法的研究重點是,在某種因素發生變化的時候,整個情況是怎樣的,會發生何種風險,幕景分析的結果都是通過一種比較容易懂的方式體現出來,以便于為決策者提供有效依據。
(二)投資項目風險的衡量
衡量風險就是指對某種特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者風險發生所造成的損失范圍和程度進行測算、預估,需要運用到大量的概率統計知識,其主要包括對風險大小的定量估計、風險危害基準的設計等。在投資時,因為知識與信息之間的差異,存在著整體風險評估與個體風險評估、不同個體風險評估之間存在的差異。但是,對投資家而言,其所選擇的投資對象一般都會比社會認定的風險較低,這主要是由于投資者所擁有的信息更多,根據相關理論分析,信息量的提高將會進一步修正投資者對投資對象風險的評估,從而淘汰高于社會認定風險的投資項目。而同一投資項目,因為相同的原因,不同的投資家在評估風險時,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而具體的風險衡量方法主要有:主觀估計法、客觀估計法、合成估計法,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合成估計法,其可以促使估計值更加客觀和準確,從而實現主觀估計轉向客觀估計。
(三)投資項目風險的控制
1、完全回避法。完全回避法主要就是遠離風險因素,從高風險環境中撤出,以此完全避免風險損失的效果。完全回避法是一種非常消極的風險處理方法,而且沒有任何直接成本,但是其機會成本相對較高,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獲取利益的機會。完全回避法主要適用于三種情況,即發生風險損失的概率極大;風險損失的概率和發生損失后果的嚴重性都很大;選擇其他風險管理方法的成本都高于可能發生的損失。
2、風險控制型方法。風險控制型方法不僅有損前的風險處理,還有損后的風險處理。主要包括三種方法:其一,個別或局部治理法。此方法是風險處理方法中最為直接的方法,其是根據風險識別和衡量分析之后,發現的主要風險分布環節或局域,并對癥下藥,采取直接的整治和糾正,可以劃分為事先預防和事中治理。個別或者局部風險治理從損前預防開始,始終貫穿于整個經濟活動過程,以此大大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確保企業能夠低風險運行,這是風險處理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方法。其二,風險轉移法。此方法主要是把從事經濟活動的風險轉移到企業外部的一種方法,風險承擔人從企業轉變成其他企業、個人、社會或其他經濟組織。經濟風險一般不能通過購置保險的方式,將風險轉移,但是,還有一些是能夠購置特別保險的方式,例如,向銀行購置保理業務,將應收賬款風險轉架給銀行,代價是支付一定的保理業務傭金。就投資企業而言,這是最常用的風險管理方法。其三,降低損失法。在損失發生之前,或者損失發生過程中,采取各種風險處理措施,依舊不能消除或者減弱風險的時候,只有采用降低損失法,也就是將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盡量降低到最小,自身承擔風險責任。就風險企業而言,主要采用的是應急措施方案。
結語
總而言之,投資風險是伴隨著投資活動而衍生的,而企業投資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分析企業的投資決策,以及強化對投資風險的控制,可以進一步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合理化。在企業經營中,風險與收益之間是正相關關系,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投資效益最大化時,必須充分掌握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性,科學分析投資項目,有效規避高風險項目,健全內部風險控制結構,把風險嚴格控制在企業的可承受范圍以內,從而確保投資項目獲得良好的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