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呼君平
【摘要】誠信能夠體現人的綜合思想品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瑰寶之一。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幅增長,在公民“誠信”教育方面,還未獲得長足發展,尤其是當代的大學生,誠信缺失等“誠信”問題日益嚴峻,本文擬從高職生誠信教育的角度,通過研究目前高職生存在的“誠信”問題,進一步探索出一些可行的誠信教育措施,希望對于預防高職生誠信滑坡,提高增強高職生誠信意識,推進校園穩定和社會進步作出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誠信 誠信教育 措施
一、誠信的定義
(一)誠信的詞源
古語有云:“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說出的事情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辦到。這正是誠信的基本表現,也是“誠信”最初的詞源依據。到了現代,人們在白話文中把“誠”和“信”這兩個字組合成“誠信”詞語,并不斷豐富其內涵,形成了現在的詞義。《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誠信”的:誠實,守信用。可見在語言學家的詞典解釋中一方面是強調了“誠實”,另一方面同時強調了“信用”。
(二)誠信在當今時代的含義
根據誠信的詞源意義,結合目前社會行為習慣,當今,我們通常所講的誠信就是要說真話,要說話算話,說到就要做到。具體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要求言語表達的真實性,說出的話是和實際相符合的,不欺不詐,才夠誠實,如果與別人交流溝通不夠真實誠懇,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最終也難以在社會上扎穩腳跟;二是要相信別人講出的話,相互信任,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這是作為“社會人”團結合作的基礎;三是要踐行承諾,說話算數,履行對特定對象作出的承諾,有落實誠信的責任意識。
二、高職生誠信教育現狀
高職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人才資源,承擔著職業技術創新、新藍領革命的使命,對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有關高職生考試作弊、簡歷弄虛作假、不還助學貸款等“誠信”問題接踵而來,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對高職生的進行切實可行有效的誠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對高職生誠信教育的現狀進行以下分析。
(一)誠信教育的專業性不強
誠信教育的專業性方面,主要從研究人員方面看,目前對高職生誠信教育研究的人員大多數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或輔導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進行研究,專項進行高職生誠信教育的研究人員很少,既缺少對誠信教育技術改革的研究,也缺少對誠信教育理念革新的研究,專項進行高職生誠信教育的專業人員不多。
(二)誠信教育的系統性不強
誠信教育的系統性方面,主要從研究成果的內容方面看,目前對高職生誠信教育研究的內容大多數都是從公民道德層面和完善監督體制的方向展開論述,而預防性、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方面的論述不多,且在高校實踐教學過程中,誠信教育也多跟隨思想政治教育附加進行,缺少誠信教育的系統教授。
(三)誠信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由于多數高校缺少誠信教育的專業性和系統性,導致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目前誠信教育方式方法比較單一,針對性尚且不夠,不少高校甚至是以管代教,流于形式,缺乏誠信教育應有的實效性。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大學生誠信評估標準尚未形成,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標準去評估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更沒有形成一種培養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長效機制。少部分高校誠信教育工作機制沒理順、不健全,存在著教育與管理脫節。重教學科研輕誠信教育,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導致大學生無法長期持久地養成誠信行為的習慣。
三、高職生誠信教育的建議措施
(一)高職生誠信教育的范圍
要取得對高職生誠信教育的實效,首先要明確對高職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內容范圍。
第一,對“人”誠信,首先要求對自己誠信,不做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事情;其次是對父母家庭的誠信,家庭是每個人最溫暖的港灣,理應卸下一切面具,以最自然的狀態來享受人生;再次是對社會大眾的誠信,作為一名“社會人”,人與人之間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學會誠信對待他人,也是誠信教育重要的一課。
第二,對“物”誠信,首先高職生最主要的任務和責任是學好本領,充實自我,那么學習誠實對待知識和學業就是重要的內容,這也有利于高職生更好的正視自我并不斷改進;其次對職業的誠信教育,高職生都是某一種職業或技術的后備力量,加入對職業的誠信引導有利于高職生順利就業及職業生涯進步。
(二)充分發揮學校主體教育作用
第一,學校教育構架要增加高職生誠信教育專項,增加專業研究人員和專業實踐人員,把高職生誠信教育當做專業來做,避免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夠重視忽略教育。
第二,要結合高職生學習特點制定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可以共性教育模式和個性化教育模式相結合,增強誠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要確保良好的誠信教育校園環境,學校和社會、企業不同,這里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必須以誠信立校管校,主要是在學校主體誠信行為、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等誠信行為、校園涉及其他企業和團體等主體誠信行為、學生誠信行為等方面做好廣泛的明確的要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誠信的存在和力量,從而潛移默化的進行誠信教育。
(三)重視引導家庭發揮對高職生誠信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關鍵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都離不開家庭的環境影響。但是目前我國家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高校作為高職生教育的主體教育機構,如果能夠有效引導家庭教育的方向,充分發揮父母家庭對高職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一,學校在建立高職生誠信教育專業專項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學校、家庭、學生”三角誠信反饋機制,根據不同情況分門別類進行指導,共同做好高職生誠信教育工作。
第二,引導父母重視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并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的變化以及心理的變化,發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優勢,構建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是孩子們養成健康心理的助推劑,有利于孩子各種優秀品德包括誠信教育的養成。
四、結語
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壯大,人民經濟社會生活逐漸富裕,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然而,誠信道德思想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環境下,各個社會領域產生了一些誠信“挑戰”。這種道德失衡的社會現象,也凸顯我們的優良傳統誠信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遭遇遺棄。“道德沙塵暴”席卷人們的心靈、生活和思維意識,人們的心理及其精神受到壓抑。然而,誠信道德沙塵暴同樣也席卷了我們的校園,我們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標準的評判及其訴求形態也因此受到裂變,因此,我們需要在校園塑造“道德綠洲”,本文主要站在高職生學校教育的角度,從高職生目前誠信教育情況出發,提出高職生誠信教育的幾項建議措施,呼吁建立高職生誠信教育專項教育研究,提高誠信教育水平和效果,打造和諧校園,引領社會誠信人文風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