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琴
【中圖分類號】G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42-02
最近十多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人口老齡化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社會發展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時至今日,社區老年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社區老年教育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溫暖與希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區老年教育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給予重視與完善,以促進我國社區老年教育課程的健康、良好發展,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的含義與內容
1.社區老年教育課程的具體含義
社區老年教育課程,簡而言之,就是在社區內開展適合老年人繼續學習的教育活動。社區老年教育既不屬于普通知識教育,也不屬于職業培訓或進修教育,而是根據老年人生活狀態、心理狀態以及健康狀態所設計的一種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體質、開拓視野,從而讓其晚年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
2.社區老年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并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老年人的需求,在開展社區老年教育過程中,應當對教育的內容進行豐富與完善。現今,老年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營養、園藝、舞蹈、知識普及等。
二、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具體問題
社區老年教育在我國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存在缺陷與問題也是情理之中,但我們應及時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創新與完善,以不斷推動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當前,社區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師整體素質較低、課程安排與設置缺乏合理性、教學模式古板老套、課程評價模式單一等,具體表現如下:
1.教師整體素質較低
從現實教學情況來看,社區老年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之所以偏低,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學歷、教學經驗等均存在較大差異,部分教師甚至只有高中學歷或者小學教學經驗,教學經驗也相對不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除此之外,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教師大多數未接受過相關的學習或培訓,能力與經驗不足,而且大多數為兼職教師,社區老年教育教師隊伍自然不如人意。
2.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許多人認為,老年教育應當以娛樂、休閑為主,社區老年教育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滿足與充實,這種思想對社區老年教育課程的設置構成了一定的影響。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社區老年教育課程主要是音樂、繪畫、舞蹈、書法等休閑類課程,技術類(計算機應用、語言學習等)與文化修養類(科學知識等)課程相對較少,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無法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需求,使得老年人對社區教育失去興趣與熱情,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區老年教育的整體效果。
3.教學模式古板老套
大多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并未真正意識到老年學員的主體地位,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仍習慣采用傳統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義務教育教學模式并無明顯差異,對學員缺乏足夠的引導與啟發,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社區老年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的具體路徑
1.整合教學資源,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無論是小學教育、中學教育還是老年教育,課程的建設的質量均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也只有在教師的創新與轉變之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才能得到改革與完善。由此可見,教師才是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引導者,也是課程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要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由于社區老年教育教師隊伍中的教師學歷、教學經驗參差不齊,專業、年齡以及職稱大相徑庭,想要做好課程建設工作,應當從以下幾點出發:①社區老年教育基本屬于新興的教育類型,大多數教師之前并未有過相關的教學經驗,我們必須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幫助其及時掌握老年教育的相關知識與內容,并以此不斷提高其課程建設能力。②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具有多樣性,課程的開發以設計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從而使得各方資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需要社區人員的共同參與,我們可以重點挖掘優質志愿者,例如本社區的退休教師、退休專家等,以此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
2.滿足教育需求,設置適需性課程
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內容設置需以社區老年教育目標為首要前提。當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進展,社區老年人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并對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治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老年教育中,需滿足老年人對于教育的心理與實際需求,讓老年人能在老年教育中所學所成,繼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不同于普通教育,社區老年教育課程設置無需全面性或嚴謹性的知識,而是需要能適應老年人及社會發展的課程體系設置。為此,社區老年教育課程應滿足于老年人教育實際需求,設置以下幾種適需性課程類型:①生活休閑類:此類課程需滿足老年人心理、健康與求知需求,迎合老年人學習興趣,設置具有實用性的課程內容。②知識更新與能力提升類:此類課程設置需滿足老年人的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需求,需具備一定的科學性與前沿性。③生活與崗位技能類:此類課程內容則需滿足老年人提升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需求,側重社會價值與實踐性。④價值引導類:此類課程內容需滿足老年人對于家庭、社區與社會和諧建設的價值需求,側重具有教育性與時代發展性的內容。而上述課程內容設置具有統一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需始終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培養出健康、快樂、具有知識性的新時代老年人。
3.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
主體教育理念指出,學生在教育中應處于主體地位,是主動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學習方式的主要“掌權人”。這不僅適用于普通教育,在老年教育中也同樣如此。故在社區老年教育中,應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改革與優化,力求一種更適用于老年人的教學方式。老年人生活與社會經歷較為豐富,部分老年人甚至是高學歷與高技能的社會型人才。故在社區老年課程教育中需體現每位學員的主體地位,根據不同課程類型,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知識傳授類的課程教學中,便可充分利用討論法展開教學活動;在技能類、實踐類的課程教學中,則可使用演示法、小組合作法等方式實施教學。或是利用多媒體、翻轉課堂實施教學,增進學員與教師的互動,提高教學有效性。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下,不僅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與探究興趣,還可進一步激發其內在潛能,提升教學質量。同時,社區老年教育還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趨勢,充分借助各種現代化教學工具及手段實施高效教學。以此增強課堂互動性與直觀性。如線上教育則可滿足具有能力與條件的學員的遠程學習需求。但要想促進社區老年教育的深入建設,還應提供給學員更多的教學支持服務,如開設討論區、BBS等等。而在優化教學手段的同時還需考慮到學員以往的學習習慣,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并與現代化教育相結合,汲取兩者的優勢與長處,在有機結合中靈活運用。既要發揮現代化教育直觀性、資源豐富性、易吸收特征,還要體現傳統教學引發學員思考、培養邏輯思維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社會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已經是時代所趨,我們必須要對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引起重視,并主動通過提高教師素質、優化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機制等方式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與效果,為老年人的健康晚年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持,這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