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芬 孫慶光
【摘要】教學評語運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還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立足于此,首先分析當前課堂評語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問題出發提出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62-02
新課程改革已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是師生思維碰撞生命活動的構成,教學評語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等進行適度鼓勵和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評語的運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還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整體性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當前課堂評語中存在的問題
當今課堂,教師在運用教學評語時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既表現在教學評語的形式上,也表現在教學評語的內容上,共同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評語缺乏針對性
采用激勵式的話語來鼓勵學生學習已經成為教育中的共識,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看重話語的激勵性,甚至脫離實際地激勵學生,使評語淪為形式主義。評價語言應該有的放矢、一針見血指出學生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不能千篇一律地重復“好、不錯、還有待提高”等空話、套話。
(二)評語缺乏引導性
評語不僅是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一種點評,它更是對學生學習方向的鼓勵和引導,然而教師在課堂評價環節中,僅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卻不同程度上忽視了通過評語來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制約了評語效用的發揮。
(三)評語缺乏創新性
有趣、新奇的教學評價語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但是有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一直使用著陳舊的評語,不能從日常生活中不斷更新,缺乏必要的創新性。
二、運用教學評語的策略
如上所言,課堂評語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對于規范評語,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1.評語要突出準確性與真實性
激勵學生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共識,但如果總是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洞語言來評價學生,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評語,是對事實的肯定,對學習行為的鼓舞。
準確性是評語的靈魂,沒有“靈魂”,無論說得如何生動,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蒼白無力的。教師的評語也只有發自內心,真誠而自然流露,這樣才能博得學生信任,沒有用“真心”的評價語,不僅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因此,教師在評價時,就要在肯定其表現的基礎上,突出準確性和真實性,力求言簡意賅、畫龍點睛,言語親切、自然流露。
2.評語要注重民主性與和諧性
一個民主、平等的評價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調節。課堂教學中的評語,既要采用學生所喜聞樂見語言形式,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要通過手勢、眼神、微笑等手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更好地調節師生的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只有親切自然,師生關系平等,才能使課堂氛圍活躍,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質量。
3.評語要講究引導性與生成性
常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真實表現,采用恰如其分的評語,并且做到激勵與引導相結合。
教師可以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可以將評語中的激勵因素分級,例如“表現得出色、表現不錯,表現尚可,表現差強人意”等,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評語,從而使激勵有針對性,不至于流于形式。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運用評語來指出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恰當的點撥,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對學習的指導隱藏于鼓勵之中的評語能夠誘導其更好、更專注地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生成性意識,要努力開發、利用生成性的資源,善于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契機,用評價語言去引領課堂中的精彩生成。
4.評語要注意差異性與參與性
學生是千差萬別,教師不能只喜歡表現優秀的學生,重視對成績高的學生的肯定,而容易忽略對后進生的認可,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是課堂評價中最大的忌諱。對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教師要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題的教育理念,積極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將課堂評價轉化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自我反思的提升過程,幫助學生有效地投入到學科學習中去,不斷提升自我學業水平,促進其學科素養的提升。
精彩的課堂評語,猶如一杯香茗,令人回味,會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恰如其分的評語,能使每一位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并在課堂中無拘無束的交流與碰撞,并在評價中不斷完善、成長。
參考文獻:
[1]顧建軍.《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