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合理的懲戒制度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懲戒制度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抵抗誘惑和戰勝誘惑的能力。
【關鍵詞】懲戒 教育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196-02
世界著名傳媒巨頭默多克,小時候在父親的寵愛下,從小養成了任性頑皮的毛病,經常犯錯,她的母親為此傷透了腦筯,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命人在花園里建造了一座小木屋,里面放了一張床,當默多克犯了錯誤、闖下禍端、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就讓他離開和父母姐妹一起住的大房子,一個人住在花園的小木屋內。每當默多克面對這樣的懲罰時,他的父親都有些于心不忍,想讓默多克住進父母姐妹的大房子。但格林女士卻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一是能讓他明白,犯了錯誤就要承擔后果,二是讓他一個人住,可以鍛煉他勇敢的性格,三是讓他能夠忍受孤獨。
乍一看,格林女士的做法有點“殘忍”,不過,據默多克回憶,正是母親這種嚴苛的懲戒,才讓他明白一個人做錯了事,是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的,正是一個人面對小木屋的黑暗和孤獨,才培養了他堅毅勇敢的品格,才有今天的成功和輝煌。可見,懲戒教育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多么的重要。
隨著我國法制不斷健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學生的權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也都規定了教師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并且對教師體罰學生的法律后果做了明確規定。因此,有些學生錯誤理解,在學校為所欲為,老師無可奈何,談“懲”色變,放任自流。為此,我們必須要明白體罰和懲戒的本質區別。體罰是損害了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懲戒是讓犯過者身心感到痛苦,而不是以損害受罰者的身心健康為原則的懲罰方式。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生的小錯若不及時的加以制止,不采取適當的懲戒措施,任其自然發展,放任自流,日后走上社會,就會觸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嚴厲的制裁,悔之晚矣。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注定是失敗的教育。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鐵肩擔道義,以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的態度,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面對自己的工作。
當然懲戒要講究一定的策略,不然,很難收到一定的成效,甚至會適得其反,懲戒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情緒不穩定時,不要懲戒學生。首先,在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要懲戒學生,情緒失控,會有過激的言行,會無意中傷害到學生的自尊。這時候,教師應平靜自己的心情,冷靜客觀的處理遇到的問題,才能控制事態的發展,才能有適當的懲戒措施。其次,在學生情緒不穩定時不要懲戒,以免釀成更嚴重的后果。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其情緒失控時,加以懲戒,會使其一時難以接受,做出更加不理智的事情,教師應首先幫助其平復心情,好言勸慰,調查事情來龍去脈,待學生心情平復后,指出其錯誤之所在,并加以懲戒,一則讓他明白做錯事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后果,二則警示其他同學,以儆效尤。
第二,懲戒要適度。懲戒的輕重要和學生所犯的錯誤相適應,不要過輕,也不可過重,要做到符合學校規定,恰如其分。懲戒過重,就會增加學生心理負擔,使學生心理發生扭曲,會讓學生心生冤恨,跟教師對著干,從而達不到懲戒的效果。比如,有的小學教師學生寫錯一個字,罰寫幾百遍,其實學生有幾遍就會改正過來,你讓他寫一百遍,一來增加學生負擔,二來又使學生心生厭煩。遲到一次,罰打掃一周衛生等。這些懲戒都太嚴苛,是矯枉過正,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也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反感情緒,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懲戒過輕,學生會不以為然,甚至對教師的話置若罔聞。不利于學生深刻的認識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第三,懲戒中要有激勵。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在上學時曾偷偷殺害了校長家的狗,這在西方人眼中是非常嚴重錯誤,不可饒恕。但這位校長并沒有將麥克勞德從學校開除,也沒有給予嚴厲的處分,校長只懲罰他畫兩張解剖圖:狗的血液循環圖和骨骼解剖圖,正是這種寬容和激勵,使麥克勞德從解剖狗的尸體過程中愛上了生物學,成為現代著名的科學家,最終發現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獲得了諾貝爾獎,從而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見激勵性的懲戒措施對一個犯了錯的人具有多么重要的影響。這種激勵性的懲戒措施,往往能使學生心生愧疚,內心產生極大的震動,進而迸發出強烈的積極心和進取心,從而改變這個學生的一生。
綜上所述,可見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多么的重要,懲戒的目的在于教育,要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錯事必須要承擔后果,讓學生有規則意識,講規則,守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學生不能畏首畏尾,一味的姑息,會讓學生不能及時的發現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而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懲戒也要適時適度,講究策略,學生能改正錯誤即可,不能矯枉過正,否則,也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作者簡介:
馬瑞博(1976.8-),男,漢族,寧夏西吉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