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靖 曹諾雅 劉雪琪
通過企業稅務管理數字化進程的推進,稅務共享服務將為企業稅務管理提供共享數據支持,協助子公司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商業環境和稅務監管環境,降低企業的稅務管控風險。

財務共享服務是通過在一個或多個地點對人員、流程和技術等核心要素進行整合,將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屬性的財務業務集中到共享服務中心進行處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大型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對跨地區資源的整合,將大量重復性工作集中并進行流程再造,按照統一的規范批量處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標準化流程管理,加強風險控制,是總部實現全企業財務工作協調管理的重要助力。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體現了企業的集中式管理,解決了大企業財務職能建設中的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
現在,國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運行漸趨成熟,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稅務服務的缺失問題因稅制改革而逐漸凸顯出來。稅務工作因其本身的專業性,雖包含在傳統財務工作中,但在服務主體、核算范圍、核算依據等方面都有別于其他財務會計工作。缺乏專業的稅務知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員無法提供標準的稅務服務,因此大部分傳統的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稅務服務排除在主體服務之外。
實際上,多數稅務工作是大量重復性的,將這部分稅務工作進行流程再造,實施稅務共享服務,將有助于優化配置企業內部分散資源,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優勢,進一步促進全企業集團效率的提高。
隨著我國稅務信息建設逐漸步入成熟階段,類同于財務共享的新時代產物——稅務共享,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作為企業集中財務管理模式上的最新應用,通過一種有效的運作模式來完成大型企業集團財務人員在稅務職能上的轉型。通常,稅務共享的建設以完善的財務共享建設為前提。
目前,稅務共享服務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尚未有成熟的概念定義。本文嘗試給出如下定義:稅務共享服務是根據專業的稅務知識,通過將分散的稅務工作進行整合及流程再造,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客戶提供標準化的稅務服務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控制稅務風險,規范稅務處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稅務管理成本。
稅務共享服務將同一企業集團不同地點的實體涉稅業務流程化、標準化,納入共享,統一進行操作。通過企業稅務管理數字化進程的推進,為企業稅務管理提供共享數據支持,協助子公司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商業環境和稅務監管環境,降低企業的稅務管控風險。
背景條件
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日益成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滲透為我國稅收環境帶來了顛覆性影響。這一影響有多種表現形式,最顯著的是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使得稅務機關可以實現對納稅人基礎稅務數據的全面掌握。借助大數據手段,稅務工作人員將納稅人的稅務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出納稅人稅務數據的異常問題。因此,納稅人將面對比以往更為完善而嚴格的稅務監管環境。所以,企業必須確保自身的稅務處理流程和系統技術的完善水平,尤其在合規性管理方面,要緊跟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手段發展的步伐。

圖1 稅務共享建設環境
此外,無論是本土公司還是跨國企業,都已經意識到技術、數據和流程的價值,及其對稅務職能部門的重要性。稅務數據是企業經濟數據的一部分,企業稅務部門利用具有稅務敏感度的業務系統及財務系統提供標準化的稅務數據,在數據倉庫中設立稅務數據中心,實時進行數據分析,可以有效監督稅務會計處理的合規性和及時性。
組織管理
稅務共享服務的組織管理模式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確定。一方面,在符合企業內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稅務共享服務部門要與總部稅務部門、分、子公司稅務部門進行適度分工,明確各部門職責切分,利用分工協作的管理形式,形成規模效益優勢;另一方面,在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相對獨立的稅務工作處理單元的同時,加強稅務共享服務部門與其他財務共享服務部門的聯系及協作,實現信息的及時交流和有效共享。
業務管理
流程管理是共享中心管理的核心部分,流程再造與持續優化是共享服務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稅務共享服務部門需根據共享服務業務納入內容,全面梳理現有稅務政策,在現有的財務共享服務管理體系下,逐步建立起稅務業務管理制度,制定業務操作處理流程,規范各類涉稅業務環節,提供標準化的稅務服務。

圖2 可納入的業務范圍
可以考慮納入的業務包括:稅務基礎信息采集、發票倉庫搭建、稅務核算、知識庫和政策匯編與分析、集中的納稅申報管理、稅務分析報表出具、稅務稽核、稅務籌劃等。
信息系統支持
稅務共享服務的實施離不開高效的信息系統的支持。稅務信息系統的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改造現有業務系統、財務系統,提高現有系統的稅務敏感度,及現有系統內稅務數據輸出的標準化水平;二是搭建統一的稅務管理平臺,通過稅務管理平臺與內外部系統的接口集成,建立稅務數據中心,實現稅務操作、稅務數據分析、稅務檢查等稅務工作的集中操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稅務工作。

表1 傳統模式與稅務共享模式的時效性對比
人員管理
稅務共享服務人員要實行專業化管理,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一方面應定期開展培訓,更新員工知識體系,給予員工學習成長的機會,鼓勵其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員激勵、考核制度,規范和監督管理人員及員工的行為,并利用科學合理的獎勵辦法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員工自覺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
風險控制
稅務共享服務的風險控制包括兩個方面,實施風險控制和已納入業務的稅務風險控制。其中實施風險包括:組織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溝通不足、責權分屬不明風險,流程管理中的因脫離業務部門導致流程設計不足風險,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安全性風險等。在稅務共享服務的實施中,管理層需全面考慮各項風險因素,并對其加以控制。稅務風險控制要求稅務共享服務部門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對已納入業務的現有及潛在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風險預警機制及風險處置方式,從事前預防、事中識別和應對、事后監督和改進三個方面來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潛在價值
稅務數據中心的建立能夠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從而實現對稅務會計處理的有效監督,實質性提高稅務管理的時效性、加速稅務的大數據化、對稅務風險予以及時防范,從而在根本上為企業自身提供稅務優質增值服務。
提升分、子公司稅務管理時效性
通過與傳統模式相對比,可以看出,稅務共享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集團對分、子公司稅務管理的時效性。
加速稅務大數據化
數據是企業的新貨幣,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獲取大量的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換,從中發現相關性,將稅務數據轉化為企業信息,協助企業戰略打開對未來預測、建模和決策的新局面。
集中防范稅務風險
標準化、規范化的共享服務有利于實現構建集團稅務垂直化管理體系的戰略目標,提高稅務管理的透明度,有效管控稅務風險。
提供稅務優質增值服務
建立專業化的服務平臺和渠道,由專業的稅務咨詢人員針對機構的納稅、申報等問題進行實時解答,從而提升企業的稅務管理能力,并且降低總-省-地-縣等多層級的大型企業分散化的服務需求成本。
落地難點
總體來看,盡管稅務共享服務的優勢和價值已經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和接受,但真正的建設與實施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
稅收法規不明晰和稅收政策的變化
稅收政策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進行著不同的改變,而每一次新政策的出臺,都可能給稅務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新政策下具體細則還未出來前,無論是企業還是稅務機關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研究和應對。
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撐
雖然稅務信息化技術一直在提升,但仍有許多企業集團的稅務職能部門通過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和稅務管理方法進行手工流程的業務操作,這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限制對數據的訪問,造成稅務基礎信息保障體系的不完善。
管理層缺乏足夠的重視
如果管理層對稅收意識和稅務風險的認識不足,無法真正將其上升至合規性,從而放在成本控制中心甚至利潤創造中心的高度,那么稅務共享的推進將會陷入一個困頓的局面。
共享中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增強集團管控能力、提高財務組織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支持業務快速發展等方面。因此,共享中心需要持續提升服務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增強業務反應速度,在向更先進的管理模式轉型變革中尋求發展。對稅務共享本身而言,業務的標準化、自動化、數據化程度定位決定著所提供服務的價值的高低。
隨著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逐漸步入成熟階段,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為稅務共享的實現提供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隨著稅務部門征收管理的強化,大企業的涉稅風險管控變得更加重要。
對于已實現財務共享的大型企業,隨著其內部管理模式和財務組織的變革,稅務共享的構建將在在未來的3-5年內形成一個新的流行趨勢。通過稅務共享的建立,實現集團內部、關聯企業的涉稅業務的合規性、標準化,其本身也將成為企業共享建設發展中的一個價值管理的嶄新領域。
此外,根據國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作模式發展規律,可以展望未來在企業內部的稅務共享服務部門,將從只進行基本稅務工作的處理,慢慢發展成一個運作與控制分離的職能部門,最后發展為獨立經營模式,一個獨立的營利組織,向內外部客戶出售稅務共享服務,成為企業的一個創收板塊擴張業務規模。成熟的稅務共享服務部門將與稅務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稅務服務機構聚集在一起,對日常涉稅工作中常用的稅務服務進行統一性、專業性、服務性以及標準化管理,提供專業而有效率的稅務服務產品,這種云化的稅務服務行業聯合也就是當下熱點的“稅務行業共享中心”,是未來稅務服務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