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懷寧縣金拱鎮農業站,安徽懷寧 246121)
長期以來人們對“豬周期”現象都持負面看法,(百度百科)認為:“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價格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豬肉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造成了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國家為此也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比如“能繁母豬補貼政策”“儲備肉(包括活體儲備)補貼政策”等,試圖“燙平”“豬周期”,諸如此類的認識和政策過于消極,不利于“豬周期”對生豬生產發揮積極的調節作用,不利于生豬產業的技術進步。
我們認為“豬周期”的積極意義在于:豬肉價格上漲(盈利周期)有利于生豬產業積累資金,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生豬產業,從而為生豬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有利于生豬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豬肉價格下跌(虧損周期)有利于過剩產能的淘汰,一些生產管理不善、技術落后、效益低下的生產者被淘汰,為下一輪生豬產能的擴張提供了發展空間,這種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優勝劣汰的過程有利于我們生豬生產水平的提高,我們完全沒必要對這種“豬周期”現象進行政策調控,一些政策性補貼措施不僅增加了財政負擔,而且造成了不平等競爭,不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從2003年到2015年,我國生豬產業經歷了3次完整的上漲——下跌周期,每個周期分別是3年、4年、5年,這種豬周期時間上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生豬產業生產主體的不斷變化,現在我國生豬產業模式有三種:(1)傳統的農戶散養模式;(2)規模化養殖場(戶)生產模式;(3)現代化養殖企業生產模式。農戶散養投資少,隨著生豬價格的波動,進入或退出生豬生產都很容易,他們的養殖行為具有短期性在以散養戶作為生產主體時,相對應的生豬生產的周期性變化就比較快,持續的時間就較短。規模化養殖場(戶)、現代化的養殖企業投資大,興辦一家規模養殖場或現代化養殖企業不容易,建設的時間也較長,一旦退出往往就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它的養殖行為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在以規模化養殖場,現代化養殖企業作為生豬生產的主體時,相對應的生豬生產的周期性變化就較慢持續的時間就較長,同時也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不拼個你死我活誰也不可能輕易退出。這些年豬周期明顯變長說明了我國生豬規模養殖得到了快速發展。
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底、2018年初我國生豬生產又經歷了一輪上漲周期。2018年春節后,生豬價格快速下跌,行業普遍虧損,標志著生豬生產正式進入了虧損周期,按正常邏輯,此輪下跌周期將持續較長時間,持續時間會比上一個下跌周期的時間要長,極有可能持續到2020年,理由如下:
(1)2015年下半年起至2017年底、2018年初的超長的生豬價格上漲周期(盈利期)刺激了生豬產能的擴張,而且這種擴張的產能大多集中在現代化的養殖企業中,據農業部發布的消息,2017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500頭以上)已達48%,如果將100頭以上,500頭以下的規模場(戶)也計入規模化養殖,我地的規模化養殖率將達到80%以上。
(2)豬肉消費無增長空間,并可能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豬肉消費總量已連續三年下滑,從2014年頂峰時期5719萬t下降至2017年的5487萬t,并有繼續下滑的可能。
(3)經過這輪上漲周期,大多數規模養殖場資金鏈得到修復,抗跌能力較強。
(4)規模化養殖率已經很高,農戶生豬散養僅限于自養自食,通過散養戶退出而增加發展空間已經不現實。
綜上所述,這輪生豬產業虧損周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論如何演變,淘汰過剩產能勢所必然,對“豬周期”現象認識不清,前期行情踏空,現又無視風險盲目發展,如資金實力不夠,極有可能發生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一些養殖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規模場(戶、企業)也將被淘汰。
影響生豬價格的因素很多,要準確判斷價格走勢是很困難的,比如生產者心理因素導致的拋售或壓欄、疫病因素、國家環保政策去產能作用、中美貿易戰、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等等;但我們一定要透過這種“豬周期”現象看清生豬產業不斷規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生豬養殖水平不斷提高,順勢而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此特提出以下意見供參考:
(1)傳統的農戶散養模式不是生豬產業的發展方向,面對生豬規模化養殖的興起和競爭,過去那種搭幾間豬圈養幾頭或幾十頭豬就能發家致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特別是貧困戶養豬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生豬價格下行的風險和生豬養殖的本身風險,要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力能夠隨的范圍之內,有部分貧困戶盲目發展生豬產業,養十幾頭或二十幾頭的都有,風險極大。要實現生豬產業的振興,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發展規模養殖才是唯一的選擇,如盲目發展散養可能適得其反。
(2)規模養殖場要適當規避市場風險,主動壓縮產能進行技術升級改造。
①肥豬要通過出欄,不可過分壓欄,在此期間雖可能有反彈行情。但我們不一定能看得準、抓得住、趕得上,主動避險才是上策。
②適當提高淘汰能繁母豬力度,壓縮產能。
③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大多數豬場的圈舍、設施、設備、方法等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正好抓緊此段時間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增強競爭力。
④進行一些生豬繁殖新技術的試驗、儲備,在時機有利時迅速恢復生產。
⑤實行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種養結合,提升綜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