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金風區良田鎮畜牧獸醫站,寧夏銀川 750002)
生物飼料科技是目前全世界研究開發的熱點,是生產綠色、有機等高端畜產品的主要手段,對開發我國飼料資源、保障飼料和畜產品安全、促進防污減排、解決環保問題等諸多方面都顯示了極大前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外生物飼料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真正發展起來是在20世紀90年代。國外生物活性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進展迅速,總體水平高于國內,尤其在飼用生物活性添加劑的生理生化研究方面已較深入。而我國生物飼料的研究除少數傳統發酵產品外,普遍存在生產技術不夠完善、品種少、應用技術不配套等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生物飼料無論是研究還是實際應用都呈現出快速、高效的態勢。生物飼料主要包括飼料酶制劑、飼用氨基酸和維生素、益生素(直接飼喂微生物)、飼料用寡聚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等。在生物處理過程中使其所含的粗纖維降解為動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單糖、雙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從而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還產生并積累大量營養豐富的微生物菌體蛋白及其他有用的代謝產物,如有機酸、醇、醛、酯、維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使飼料變軟變香,營養增加,并含有多種消化酶、多種未知促生長因子,能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刺激其生長發育,有些代謝產物對飼料還具有防腐作用(如乳酸、醋酸、乙醇等),能延長飼料保質期。
牛肉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含磷脂多、膽固醇少,肌肉纖維細嫩、柔軟,風味獨特等優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牛肉消費量也持續增加,為牛肉生產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本試驗研究生物飼料對不同品種肉牛肉中屠宰性能和常規營養成分的影響,能夠為提高肉牛的肉質提供科學的依據,在肉牛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試驗于2017 年8 月13日到2017年11 月23 日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金星肉牛場進行。試驗期100 d,其中預試期10 d,試驗期90 d。
選擇月齡相近、體重一致、健康狀況良好的和牛和秦川牛雜種公牛40頭,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隨機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20頭,其中對照組為秦川牛,試驗組為和牛,兩組牛的開始體重經t檢驗分析,差異不顯著(P >0.05)。
將液態添加劑干酪乳桿菌、飼料添加劑釀酒酵母等與飼料原料稻糠、飼料原料玉米胚芽餅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發酵,制成的活性干酪乳桿菌和釀酒酵母產品。
試驗牛精料組成:玉米63%、豆粕5%、棉粕7%、菜粕8%、麩皮10%、食鹽1%、小蘇打1%、預混料5%,每頭牛每天喂精料4-5.5kg,青貯8kg,生物飼料5kg,生物飼料由山東巴斯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制作技術。營養水平:綜合凈能6.32MJ/kg,粗蛋白9.80%、鈣0.87%、磷0.5%。
試驗期間,按照牛場生產規程,專人進行肉牛飼養管理。每日飼喂兩次(分別為早7:00,下午16:00)。采用TMR飼喂方式,將稱取的精料與添加的青貯、生物飼料混勻飼喂,保證充足飲水,試驗期間每天記錄飼料的添加量和剩料量,并計算采食量。在飼養試驗開始、結束時對肉牛空腹16-24小時進行稱重。并注意觀察牛的采食、飲水及健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牛育肥期日常管理應保持圈舍衛生,不喂霉敗飼料,環境要安靜,實行散養方式,減少運動,以達到理想的增重效果。
育肥期結束后,從每組中隨機選擇3頭牛空腹16-24h,按照屠宰廠商業標準規范屠宰。試驗牛宰前稱重,宰后立即測定熱胴體重和凈肉重,排酸2h后測定眼肌面積(12~13肋間背最長肌的切面)和大理石花紋等級。試驗牛宰后立即采集背最長肌(8~12胸椎間),取500g左右于-20℃冷凍保存,備測干物質、粗脂肪(即肌內脂肪)、粗蛋白及粗灰分等常規成分。
試驗原始數據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然后采用SAS 8.2軟件進行完全隨機設計分析,分析后數據均采用平均值±標準差進行表示。
不同品種肉牛屠宰性能的比較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秦川牛和和雜牛除活重和眼肌面積差異不顯著(P > 0.05),其余指標胴體重、屠宰率、凈肉重、凈肉率、胴體產肉率均差異顯著(P < 0.05)。
不同品種肉牛肉中常規營養成分的比較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與秦川牛相比,和雜牛的脂肪含量高 3.67 個百分點(P<0.05),蛋白質含量高 1.62 個百分點(P<0.05),水分含量高1.61 個百分點(P<0.05);灰分高0.08個百分點(P>0.05)。

表1 不同品種肉牛屠宰性能的比較

表2 不同品種肉牛肉中常規營養成分的比較 單位:%
宰前活重、屠宰率、凈肉率和胴體產肉率是衡量肉牛肉質的重要指標,品種差異導致宰前活重和屠宰性能指標存在較大差異,但本研究中兩組牛的胴體重、屠宰率、凈肉重、凈肉率、胴體產肉率均差異顯著,這一定程度上表明和雜牛育肥效果很好。從活體外形觀察上看,和雜牛的背腰較秦川公牛平坦、豐厚,胴體分割時可以明顯觀察到和雜牛的眼肌面積大于秦川牛。
徐玉玲等研究顯示,脂肪與蛋白質、水分、剪切力、蒸煮損失呈負相關。雖然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肉質口感,但其最根本的消費還是肉品的營養價值。本試驗和雜牛與秦川牛的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水分含量都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差異顯著,說明相同育肥飼養條件下, 由于品種差異導致肉中主要營養成分間存在一定差異。
在相同月齡、相同條件下育肥飼養,和雜牛的胴體重、屠宰率、凈肉重、凈肉率、胴體產肉率顯著高于秦川牛;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水分含量都存在較大差異,且差異顯著。
[1]張云峰,陳寧,尹君亮.營養調控劑對荷斯坦奶公牛育肥性能 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2013,(3):91-94.
[2]Shirouchi B,Albrecht E,Nuernberg G,et al. Fatty acid profiles and adipogenic gene expression of various fat depots inJapanese Black and Holstein steers[J].Meat Sci,2014,96(1):157-164.
[3]Crackel R L. Sensory testing and mechanical perception of quick individual vocabulary proofing[J].Food Sci,1988,(53):656-657.
[4]徐玉玲.日本和牛 ×秦川牛 × 安格斯牛三元雜交雪花牛胴體質量及肉質分析[D].甘肅農業大學,2013
[5]余梅,毛華明,黃必志.牛肉質量的評定指標及影響牛肉品質的因素[J].中國畜牧獸醫,2007,34(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