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動物疾病時有發生,影響著動物生長與養殖戶經濟收入。于是,我國開始致力于動物疾病防控,不斷地總結經驗,目前取得了顯著成果。而新形勢下,疾病類型逐漸增多,我國動物疾病防控再一次受到了挑戰。鑒于此,筆者結合實踐研究,就動物疾病防控策略提出幾點看法。
國際貿易的加快與動物產品需求的提高,導致動物疫病逐步擴散。外來品種引入我國存在較大疫病傳染風險,我國又對國外疫病防控方法認識不足、缺乏經驗積累使得動物疫病防控受到了較大沖擊。新形勢下,應進一步加強與國外的聯系與合作,健全獸醫體制從而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現如今,我國動物疫病有了明顯變化,疫病類型不斷增多,例如:禽流感、豬瘟、狂犬病等,甚至一些疾病會傳染給人類,嚴重影響著養殖業發展與經濟效益提高。另一方面,動物寄生蟲病也成為畜牧養殖一大研究課題。新時下,加大動物疾病防控成為當務之急。
新形勢下,加強疾病防控技術研究與流行病學分析是預防獸醫急需解決的問題。相關單位還應以流行病學調查為基礎,分析寄生蟲、雞球蟲、豬藍耳等病毒性、細菌病調查。注重分析宿主抗病毒免疫體制和病毒逃避宿主免疫機理分析,總結與免疫有直接聯系的宿主細胞因子、病毒因子。此外,引進先進技術構建信息資源庫,科學分析疾病特征、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等,為疾病防控提供理論依據與操作方法,研發新型疫苗并引進先進診斷技術,全面加強疾病防控技術水平。
動物疫病治療、防治基礎是病原微生物分析。因此,新形勢下應注意提高病原認知水平,為疾病防控能力提高奠定基礎。現如今,我國在動物源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學、診斷、防控中有了顯著成就,構建了質粒載體的微生物遺傳操作的應用,根據具體定量PCR、基因芯片等技術對一些疾病微生物宿主特點、病毒力、抗原性變化進行科學分析,制定了有效的防控方案,例如:禽流感、豬瘟等。伴隨著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疾病類型也會隨之增多,我們還應抓住疾病防控趨勢。在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過程中注意其他學科的結合,例如:病理學、遺傳學、免疫學等,找到人工合成能激發與提升動物機體防御技能的非特異性、特異性物質。構建病原微生物更加有效的診斷技術,新型疫苗等。
保證動物疫病防控有效性,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水平還應立足于多方面,例如:健全執法監管制度、推動獸醫技術水平提升。
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單位應遵循統一、全面的理念展開動物衛生監管制度,做好動物防疫、檢疫等。根據標準要求優化動物衛生執法管理工作,更好的控制獸醫活動。此外,注意工作效率、質量的提高,加大疫情控制;構建動物標識與疫病追溯體制,加大動物及動物源產品流通控制。根據動物疫病防控計劃有目的的展開動物疫病整治,重視實驗室生物安全控制,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
新形勢下,面對復雜多樣的疾病類型,我國也要進一步創新獸醫管理體制,抓住獸醫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總結經驗,全面分析怎樣優化獸醫管理制度。此外,注重人才的培養,引進先進信息管理技術,創新管理方法。特別要注意對職業獸醫團隊的構建、提高管理水平,對防疫人員展開系統的教育培訓,提高專業水平。
構建新型獸醫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制度,將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增加經濟投入。重點研發新型疫苗,促進鑒定試劑的分析;結合疫苗流行病學與疾病特點,構建計算機模擬模型。此外,加大疫病預防工作,尤其是能夠傳染人類的疾病研發與預防。
第一,結合當前動物防控要求優化獸醫工作;及時彌補法律空白。同時,制定適合的動物疫病控制目標與方法,增加防控疫病范圍,特別是危害嚴重的疫病控制。推動動物疫病控制與監管制度完善,打破傳統單一的管理形式,學會應用有利資源展開監督管理。相關人員在監督管理中,明確分工、構建獎懲體制,保證工作的全面落實。
我國加入WTO后,各行業進步得到了全面提升,為更好地進行疾病防控,主動與國際合作成為必然條件。通過與國際交流溝通得到技術與經濟的支持,從而提高國內動物衛生監管力度、疫情監測、降低養殖風險,增強疫病反應能力。邊境地區也要開展跨境動物疫病控制,與相鄰國家合作溝通構建動物疫病控制體制。
想要加強我國動物疫病控制能力,實現畜牧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降低養殖風險,還應立足于多方面、全過程制定可行性方案從而確保公共衛生安全,提高養殖效益。另一方面,加強動物疾病控制也能夠保證動物源性產品安全。
[1]楊國太.小議新形勢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7,(24):131.
[2]劉尚彬.新形勢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策略[J].鄉村科技,2017,(14):78-79.
[3]張振偉.淺談新形勢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策略[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