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玲 蘇炳寬 張 霞
(1.撫松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撫松 134500;2.撫松縣撫松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撫松 134500)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產品作為人民群眾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安全狀況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眾所周知,動物疫病是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強對動物疫病的防控,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環節的監督管理對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至關重要。
許多人畜共患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有極強的傳染性,接觸或食用此類畜產品,可以導致人感染發病,如炭疽、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等。有些細菌性疫病發病后,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細菌毒素,可引起人食源性中毒,如沙門氏菌病等。這些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統計的數據上看,2017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死亡數居前5位的病種中,均含有人畜共患傳染病。
有些動物疫病雖然不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但是可以降低動物的生產性能,引起畜產品品質明顯下降。如患有減蛋綜合征的雞,產蛋數量以及質量上都會發生變化,產蛋量降低,畸形蛋、軟殼蛋、糙皮蛋產生概率增高,蛋品質低劣。
為對抗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臨床上常應用獸藥進行預防和治療。特別是在治療患病動物時,常大量使用獸藥,甚至盲目使用抗生素,導致畜產品中含有大量的藥物殘留,對人體危害極大。個別養殖者為了利益,不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甚至將患病動物急宰出售,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根本無法排除。
個別養殖者和畜產品經營者,防疫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不重視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動物感染疫病死亡后,隨意拋扔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少量病死動物進入了流通環節,導致畜產品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免疫是預防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養殖者接受程度最高、應用最廣泛的疫病防控方法,但是由于疫苗質量不佳、操作方式不規范、免疫程序不合理等種種原因,常常導致免疫失敗,因此開展動物疫病免疫情況的監管時,不僅要重視免疫密度,更要加強免疫質量的監測,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方法,了解免疫效果是否達到防病的要求,并針對性的采取補償措施,以保證免疫措施到位有效。
消毒是有效消滅病原微生物,減輕病原微生物對畜產品污染的重要手段。在監管過程中,要詳細了解生產經營單位消毒制度落實情況,是否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場地、不同用具采取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使用的消毒產品是否符合規定,操作過程是否規范,消毒記錄是否翔實,消毒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必要時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消毒效果進行監測,以確保消毒措施真實有效。
寄生蟲病發病比較和緩,病程較長,流行較為隱蔽,因此有的養殖者對寄生蟲病的危害認識不足,忽視了驅蟲措施的落實。在監管過程中,要宣傳普及寄生蟲病知識,著重強調寄生蟲病對動物的危害以及因此而造成的隱性損失,并根據本地寄生蟲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提出合理化建議,改變養殖者重免疫輕驅蟲的定性思維。
中小型養殖場戶是違規使用獸藥和不執行休藥期的重災區,在監管過程中,要側重對中小型養殖者的思想教育,使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畜產品安全意識,自覺履行相關義務。要落實生產、經營、使用獸藥者的主體責任,加大對不執行休藥期,售賣、使用假冒偽劣獸藥、禁用獸藥或其他禁用化學品的單位及個人的處罰力度,倒逼其自覺守法。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是防止疫病傳播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產優質、安全畜產品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病死動物分布范圍廣,丟棄地點十分復雜,流通過程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給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所以要在日常巡查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媒體、網絡力量,加強輿論宣傳,設置公開舉報電話,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群策群力,做好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監督管理工作。
動物疫病的發生,與養殖場所環境條件的好壞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監管過程中,不僅要對養殖場采取的疫病防控措施進行監管,還應對動物的飼養管理條件、環境衛生條件進行監督管理,對飼養管理條件極差的養殖場戶,應建議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