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德 王 萍
(1.山東省平度市東閣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山東平度 266700;2.山東省平度市店子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山東平度 266711)
生物安全是針對所有家禽的病原,核心是預防病原物生物侵入畜、禽體內并產生危害,是疾病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目的避免病原傳入、減少病原數量等來達到控制、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生物安全差導致的后果:(1)舊的疾病控制不住,新的疾病不斷發生,一旦發生迅速蔓延;(2)很多疾病成了地方流行病;(3)環境污染嚴重,病毒變異,免疫失敗;(4)我國畜禽產品因疾病和藥殘問題達不到出口標準。(5)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
建立生物安全的必然性,實踐證明,只靠傳統的飼養方式和疾病防治方法,不可能走出疾病防治誤區,推行生物安全體系才是從根本上控制疾病,解決疫苗獸藥濫用而疾病長期難以控制問題的唯一出路。生物安全體系的分為:(1)建筑性生物安全措施,科學合理的物理性屏障。(2)觀念性生物安全措施,依據安全理念制定的制度及計劃。(3)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管理者依據安全理念做出的日常工作細則。
養殖場要科學選址和區劃隔離。遠離村莊、主干道路、農貿市場、養殖場、孵化場和屠宰場,在父母代種雞場周圍,要避開商品代肉雞場和蛋雞場。在商品代肉雞場周圍要避開蛋雞場、農貿市場和屠宰場。按雞場代次和生產分工做隔離區劃。雞苗、飼料、人員、種蛋、雞糞、死淘汰雞要各行其道,場區內及大門口道路務必硬化,便于消毒和防疫。雞場要有院墻隔離,避免病原入侵,避免場間交叉感染。雞場人員駐守在雞場,禁止飼養別的家禽。
逐步從小規模、散養式小農生產方式改為現代化、自動化、規模化大型養雞場,實行全進全出制,防止病原世代相傳。凈化雞場環境,加強消毒,消除病原體,切斷傳染途徑。必須注意,雞毛的清理工作,灰塵的控制,做好螨蟲、雞虱子的防控、人員、車輛、物品的消毒,重視人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科學的免疫接種,把易感染雞群變為不易感雞群,隨時了解抗體消長規律,幫助指導免疫及疾病控制。雞場內不養貓狗、蛋雞、觀賞鳥、水禽和豬,滅蚊蠅,滅甲蟲,防止蟲媒性疾病。死淘汰雞提倡集中無害化處理。雞場污水集中沉淀和消毒后排放,建雞糞發酵池。
每一次疾病的發生,必然存在飼養管理失當的原因,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減少應激,加強雞群綜合免疫力,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藥物殘留檢測的必然,科學用藥,群體預防,輔助治療,藥敏試驗,選擇藥物。控制劑量和療程,避免藥殘和耐藥。注意雞舍的通風。仔細觀察雞群,隨時挑出病、弱、殘雞,隔離淘汰。當雞場中某一個雞舍發生疾病時,要立即封鎖發病舍。杜絕該舍人員及工具與其他雞舍的來往。如確診為新城疫、傳喉或傳染性鼻炎,可立即從離發病舍最遠的健康舍開始,盡快實行緊急接種。
生物安全措施是減少疾病危險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對多種病同時起到預防和凈化作用,不像疫苗只對一種病有效。是我國建設無規定動物疾病區的有效途徑。是生產無公害畜禽產品,提高畜禽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畜禽養殖業標準化、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