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義 袁福忠 梁福超 高長明
(1.彭山鳳鳴小區獸醫站,四川彭山 620860;2.彭山義和畜牧獸醫站,四川彭山 620860;3.彭山彭溪小區獸醫站,四川彭山 620860;4.彭山保勝小區獸醫站,四川彭山 620860)
毛河流域,起源于保勝鄉,流經謝家鎮、義和鄉、鳳鳴街道等鄉鎮(街道),在東坡區太和鎮匯入岷江,河長27.6km,流域面積138.2km2,彭山區境內主河道河長24.6 km。2016年,毛河流域水質為劣劣Ⅴ類。
在摸清家底畜禽下,按照總體水質得到改善,穩定保持在優良狀態,飲用水源地的重要功能得到保障;流域點源、面源污染問題得以整治,水源地的生態涵養功能得以保護,水生、陸生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底泥逐漸穩定化,臭味逐漸消除,水土流失的情況得以控制,健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制度、機制,分年度制定目標任務。
(1)毛河流域保勝段畜禽養殖量大、養殖戶數多、整治任務非常重,時間緊、難度大。謝家、鳳鳴段畜禽養殖關停難度較大。
(2)沿河村民生活污水直排現象嚴重。毛河流域沿線村民多,大都分散居住,在沒有形成規模聚居情況下,生活污水處理站建設數量有限,不能有效覆蓋村民散居點。
(3)農業用藥用肥面源污染嚴重。毛河流域沿途的鄉鎮均為農業鄉鎮,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缺乏對使用化肥、農藥的培訓和指導,農業用藥用肥沒有形成有效的檢測與監管制度,農業用藥用肥標準不統一,造成水質部分元素超標。
(4)河道淤堵形成污染帶。毛河沒有漿砌,土方垮塌造成河道淤堵,且沿線村民存在向河道傾倒生活垃圾和秸稈現象,垃圾漂流至淤堵地段匯集,未及時打撈,形成污染帶。
完成金崗供水站飲用水源地應急預案編制、標識標牌制作等工作。冒水井飲用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建立飲用水源地危化品管理制度。
完成義和鄉、保勝鄉污水處理廠和城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作,同時配套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完成成眉石化園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
對流域內畜禽養殖規模戶進行分類實施整治或關停。對有條件需整治的養殖戶,實施干清糞工藝,修建足夠的沼氣池、堆肥間,同時確保養殖糞污就近資源化利用。
取締水庫肥水養殖,進行生態、自然養殖。
完善流域內場鎮垃圾轉運設施及農村垃圾收集設施,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率。因地制宜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在農戶居住較集中地區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進入人工濕地進一步凈化處理。
鄉鎮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環保職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轄區內工業企業的監管,定期開展巡察,并做好臺賬記錄,發現偷排漏排現象應及時取證并報送至區環境監察大隊,對企業進行處罰。
3.7.1 開展農業清潔生產:實施操作性強的農田科學管理技術,使農業投入的外來物質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氮磷鉀等營養物質流失達最小限度,使面源污染減少到最低程度。
3.7.2 開展生態示范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減輕面源污染:結合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和測土施肥農業生態系統工程建設,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推廣利用沼氣工程、畜禽廢物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還田利用、農田回歸水循環利用等。將養殖業和種植業以沼氣為紐帶連接起來,既治理畜禽養殖上的污染,又給種植業提供優質有機肥料,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優化農業生態模式,改善種養方式,推廣發展立體農業,延長生物鏈,使生物物種之間相互合理利用。通過開發有機綠色農業,實現整個農業生產過程規范化操作,控制化肥和農藥的用量。
3.7.3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減少水土流失:在流域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改田改土。做到排水有溝、蓄水有池、沉沙有凼、護坎有林、護坡有草,控制和減輕水土流失。對旱1坡地推廣等高水平橫向種植,提高土壤保墑能力。
3.7.4 提高農藥、化肥利用率,降低污染:控制農藥施用量,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實行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建立健全病蟲害預報體系。嚴格農藥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限制高毒、低效、高殘留農藥的銷售使用,加大生物農藥、生物制劑和新型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推廣使用。
3.7.5 制定適合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方式:一般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財力,選擇適合的處理技術和項目。
(1)禁止流域范圍內的毀林開荒,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結合當前國家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切實加強各流域上游及沿岸水源涵養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2)加強農藥環境安全管理,嚴禁使用劇毒農藥,逐步限制,取消有毒農用品的施用,鼓勵開發和推廣高效、低毒、無殘留化學農藥,提倡使用生物農藥。
(3)加強化肥使用管理,科學施用化肥,合理調整氮、磷、鉀施肥比例,鼓勵增加有機肥使用量,減少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
(4)加強農膜使用管理,控制農膜使用量,積極開發農膜回收技術和推廣可降解農膜的使用,嚴格控制超薄農膜的產生和使用。
(5)禁止秸稈燃燒,加大秸稈還田,推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6)規范在河道及其護岸范圍內挖砂,采石,取土,采礦,禁止在各流域城鎮附近河道采砂、取石。
根據毛河流域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灘涂地,打造景觀節點3處,沿河10.8km兩岸500m,美化環境同時又可實現濕地凈化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