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農牧局,青海海南 813000)
棘球蚴病,也可以稱為棘球蚴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人畜共患病,而我國又是這種疾病的高發國家之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以來,藏系羊的疾病感染率急劇上升,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切實做好檢測,進而為做好綜合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尤為重要。間接血凝法憑借其自身的特點,在疾病的檢測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在材料的準備方面,主要就是需要包囊液、血清、試劑以及相關的實驗儀器。
首先,包囊液的來源主要就是屠宰場中已經遭受感染的、呈現陽性羊的肝臟包囊,將包囊液抽取出來,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放置,留以備用。
其次,關于血清,血清的準備主要就是陽性的血清、陰性的血清以及待檢測的血清三種。
陽性血清的主要來源就是剖檢呈現陽性、已經感染了的藏系羊的血清;而陰性血清則是健康藏系羊的血清;待檢測的血清就是在無菌條件下進行靜脈采血,采血的劑量大約在10ml左右,等到在自然條件下凝固了以后,再對血清樣本進行離心和分離處理。
第三,關于實驗所用的試劑,主要就是阿氏液、濃度為0.01mol/L、pH值是7.2的磷酸緩沖液以及戊二醛等。
第四,關于實驗所用的儀器,主要就是高速的離心機、紫外檢測儀、蠕動泵以及電子天平等。
第五,關于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備棘球蚴抗原,具體的方法就是從有棘球蚴包囊的肝臟中,通過注射器進行包囊液的抽取,然后將其放置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進行冰凍與融化,最好是能夠反反復復進行,五次為最為合適,然后再用超聲波進行處理,處理的時間在十分鐘左右,之后進行離心處理,處理的時間半小時,最好是能夠在15000轉/min的離心速度下進行,將上清液取出來,就是包囊的粗抗原,再將其放置在-20℃的條件下進行保存。
實驗的第二步就是要完成致敏血球的制備,主要包括收集紅細胞、對紅細胞進行醛化處理、之后再對經過醛化處理的紅細胞進行鞣化處理,然后經過紅細胞的致敏處理之后,這個步驟就算完成了。
實驗的第三步就是制備非致敏紅細胞懸液,相對于其他過程,就是需要用生理鹽水代替包囊抗原,將其放置在4℃的條件下進行保存,留以備用。
第六就是對抗原蛋白進行測定,將包囊粗抗原取出來,大約5ml,進行過柱之后,等到包囊粗抗原的液面和層析柱的膠液面持平的時候,加入pH值是7.2的PBS,進行洗脫處理,用紫外檢測儀器進行檢測,等到峰值出現的時候,就是可以進行收集的標志,把第一峰的抗原洗脫液和第二峰的抗原洗脫液進行混合,進行測定,獲取蛋白質的準確含量。
第七就是關于IHA實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分別是對抗體的效價進行測定、明確判定的具體標準。
首先,關于IHA抗原的效價,對于被檢測的血清,如果其IHA的抗體效價大于或者是等于1:16的時候,就可以將其判定為陽性。
其次,在IHA棘球蚴病的檢測結果方面,在這個實驗中,被檢測藏系羊的血清樣本共有51份,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區,在檢測的結果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最高的陽性率超過了40%,將近50%,最低的則是沒有。
不同地區之間棘球蚴病的感染了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差異的,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地區藏系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程度有所不同。
另外寄一個就是關于屠宰場的實驗結果與其他地區的結果表明,育肥感染棘球蚴病的感染率更低一些,這樣的話就表明,如果藏系羊是自然放羊的話,那么在棘球蚴病的感染率方面,相對于育肥羊來說,是要更高一些的。究其原因的話,藏系羊棘球蚴病的感染和狼犬等肉食類的動物有著直接性的關系,由于狼狗污染管理,排出來的糞便中的蟲卵等就很容易對草場造成污染,藏系羊在采食的時候就會將蟲卵吞入,進而遭受感染,而如果藏系羊是育肥的話,就在某種程度上將棘球蚴病的傳染途徑切斷了,進而減少了棘球蚴病的感染。
總的來說,在青海很多地區,藏系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是非常高,相關部門也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讓眾多的牧民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危害性以及日常的預防方法。讓大家意識到對于藏系羊最好是采用拴養的方式,定期進行驅蟲工作,同時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工作。
通過這次的實驗,說明間接血凝法是一種簡單、快捷、經濟性高而且重復性良好的檢測方法,為藏系羊棘球蚴病的診斷和綜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是可以應用于大范圍藏系羊棘球蚴病的血清學調查。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對于棘球蚴病有了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更加明確在青海地區做好這種疾病的檢測與診斷和防治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于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來說,一定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進而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牧民充分意識到這種疾病可能導致的危害性,進而給予足夠重視,切實做好這種疾病的綜合防控。
[1]張軍.棘球蚴病的研究概況[J].中國獸醫科學,2000,30(12):119.
[2]史大中.中國囊性棘球蚴病的地理分布[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00,(1):74-75.
[3]許隆祺,蔣則孝,余森海,等.當前我國人體寄生蟲病流行的趨勢和特點[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95,13(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