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建昌縣畜牧獸醫局,遼寧建昌 125300)
犢牛階段的飼養管理好壞關系到其成年以后的生產性能的高低,培育健康犢牛群是養牛生產的第一步,但由于現階段農戶散養牛比較多,飼養管理技術較差,造成犢牛生長發育遲緩甚至死亡,就要對犢牛采取正確的飼養管理措施,提高成活率,全活全壯,保證牛群質量,加快發展養牛業的基礎環節。
對妊娠母牛科學的飼養管理是發揮生產潛力的重要條件,不能片面強調引種和改良,而忽視飼養管理的重要作用,母牛從胚胎的形成到胎兒娩出要經歷一系列的過程,由于母體代謝增強,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供應,尤其妊娠最后2個月胎兒增重加快,母牛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增大,生產中,對懷孕后期的母牛要采用引導飼養法,供應足夠的含能量、蛋白質的飼料來維持營養需要,添加青粗飼料和舔塊,保證母牛自身維持生產和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飼喂優質的干草,不喂變質飼料,保證妊娠母牛的營養需要,并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至產前如果母牛食欲較差,可適當減少飼喂量,以免胎兒過大造成難產,母牛單獨在圈舍內可不用系繩,任其自由活動,嚴禁驚嚇或鞭打。
在母牛產前應設單獨產房,并徹底消毒。產房地面不應光滑,以免滑倒,欄內墊清潔短草,由經驗豐富的飼養員晝夜輪流看護,母牛臨產的征兆:(1)乳房膨大,從后方看后兩個乳頭呈八字形,從乳頭中可擠出乳白色的乳汁;(2)陰唇逐漸腫脹發亮,有索狀物流出,尾根塌陷;(3)母牛表現不安哞叫,不斷回頭顧腹,作排糞尿狀。此時就應做好接產或助產準備了,選擇有一定接產經驗的獸醫接產,用0.1%~0.2%的高錳酸鉀溫水或1%~2%來蘇溶液清洗外陰周圍,并準備碘酊、剪刀及產科繩子等,助產者也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塑料手套、口罩,做好自身防護。如發生難產,要判斷難產原因,進行正確助產。犢牛出生后,立即擦凈口、鼻內的黏液,以防止吸入氣管造成窒息死亡,當犢牛出現假死癥狀,應立即將犢牛兩后肢提起,控出咽喉部羊水,握住前肢,反復屈伸,用手拍打胸部,促使犢牛快速恢復呼吸。多數犢牛生出后臍帶往往自然扯斷,如未斷,應先握住臍帶將臍帶血向犢牛腹部方向推擠,在10~12cm處掐斷或剪斷,并用碘酊消毒斷端,以免發生臍炎。母牛產犢后喜歡舔食犢牛身上的黏液,就讓母牛舔干,促進犢牛血液循環,各別母性不好的母牛不舔的,可將麩皮等撒在犢牛體軀上,引誘母牛舔食,可以增加母子親和力。
在母牛舔犢過程中,給母牛乳房用消毒過的濕毛巾擦洗干凈,待犢牛掙扎欲站起時,協助其盡快吃上初乳(最好是出生后1h內),吃足初乳,如自己不能站立,要擠出母牛初乳,保持溫度,立即給犢牛灌服(涼奶可導致犢牛下痢),使之獲得充足的抵抗力,能盡快站立行走。初乳比常乳的營養含量豐富,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A、灰分等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它能提高犢牛的抗病力,是犢牛避免在生命初期患細菌性疾病的唯一保護源,提高犢牛成活率。舍內還是要勤換墊草,保持清潔干燥及足夠的厚度,防止犢牛受涼,平時注意觀察,避免犢牛舔食塑料、毛發、泥土等造成犢牛患異食癖。
出生犢牛,基本隨母牛哺乳,到 10~15日齡后就可以訓練吃青干草葉和犢牛料,放入專用飼槽內任犢牛自由舔食。能促進犢牛胃腸發育,使消化機能盡早完善,為早期斷奶打下良好基礎,犢牛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就要斷乳,從營養的角度也必須用植物性飼料來補充斷乳后身體對營養的需要。犢牛活潑好動,由母牛帶領到舍外作短時運動,逐漸延長運動時間,飽曬陽光,適應外界環境,增強抵抗力。
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原則,加強飲食和環境衛生,每天注意觀察犢牛的精神狀態、食欲和行為表現,排尿排糞是否正常,犢牛舍飼槽和用具應定期消毒。平時注意溫度變化,保證犢牛舍通風良好,冬暖夏涼。做好預防性驅蟲,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疫苗,減少犢牛疫病的發生,確保犢牛健康成長。
[1]白永春,普榮昌.提高犢牛成活率的技術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12):14.
[2]郭美青,戴遠棠.提高犢牛成活率的綜合技術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8):52-53.
[3]王俊寶,崔東安.規模化牧場如何提高新生犢牛成活率[J].中國奶牛,2016,315(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