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畜牧獸醫局,山西朔州 037600)
在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中,畜牧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與地位。同時生豬養殖也是畜牧業的主要基礎,在其不斷創新與發展歷程中逐漸具有了較大的規模。但在客觀因素影響下,生豬養殖中常見病害的發生還沒有得到得到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養殖行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對生豬養殖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進行分析,促進養殖行業快速發展。
發生:豬瘟的病原體主要為豬瘟病毒,其通常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染,同時也可通過皮膚與眼結膜損傷、呼吸道等進行出傳播。豬瘟的臨床特征主要為皮膚出血、體溫持續上升、眼結膜出現較多分泌物以及公豬尿液渾濁等。病變特征為淋巴結、咽喉以及為出現出血點,其中肺切片為大理石樣。脾出血性壞死、腎出現貧血與出血點,腸黏膜潰爛與出現。
防治:對于豬瘟的防止通常沒有高效的治療藥物,在剛剛發病時可對抗豬瘟血清進行使用。其中飼養人員在日常管理期間需要進行良好的預防工作,在仔豬30日齡時對豬瘟兔化弱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在70日齡時進行二次免疫接種,其中母豬與種豬每年需要進行兩次免疫接種,同時也可結合實際情況對豬丹毒、豬瘟、豬肺疫三聯育苗進行使用。
發生:在豬丹毒桿菌作用下導致豬丹毒的暴發,其中慢性表現為皮膚壞死以及關節炎等病癥,亞急性表現為疹塊現象明顯。急性主要為敗血癥,同時還會傳染給飼養人員。架子豬在3至6月齡時該病癥暴發概率較高,溫度較高以及空氣濕度較大也可引發豬丹毒的發生。其主要是通過豬損傷位置與消化道進行傳染。在感染該病癥時豬體溫快速上升,皮膚轉變為紅色。病變特征為全身淋巴結出現腫脹、出血以及充血,胃、小腸黏、心外膜與心內膜充血與出血等。
防治:豬丹毒的主要防治方法:強化免疫接種力度,在基礎上對豬丹毒進行預防。在生豬感染豬丹毒時,使用青霉素具有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其中磺胺類藥物與土霉素等也有著相應的治療效果。
發生:豬鏈球菌病的病原體主要為多種致病性豬鏈球菌,其中慢性主要變現為淋巴結腫大以及關節炎等癥狀、急性則變現為腦膜炎與敗血癥等癥狀。在每年5月至11月之間是該病的暴發期,在較為干旱地區暴發概率也相對較高。同時該病癥通過消化道與呼吸道進行傳播。在感染時豬體溫升高、呼吸較為困難、皮膚充血。其病變特征為淋巴結腫大與出血以及胸腔出現纖維性滲出物等。
防治:首先,在多種致病性豬鏈球菌高發地區需要強化接種免疫力度,并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其次,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在剛感染時使用磺胺類藥物、金霉素以及青鏈霉素等具有較強的治療效果。在淋巴結出現膿腫現象時,應進行外科處理,并對抗生素進行使用。
發生:其病原體主要為豬肺炎支原體,臨床特征可咳嗽與喘氣。病變特征為綜合性支氣管炎,其中仔豬與妊娠母豬患病概率相對較高,同時土種豬患病概率最大。
防治:首先,豬場可對自繁自養進行落實,防止病原體進入豬場,不斷優化飼養管理促進生豬抗病能力提升,實現對豬群的凈化。其次,在豬感染該病癥時,可使用長效抗菌劑、豬喘平以及卡那霉素等進行治療,同時也可結合實際需求與土霉素進行交替使用。最后,受到污染的豬場,需要在每噸飼料中田間金霉素50g至100g,也可添加200g林可霉素,并連續喂食3周左右。
發生:現階段,球蟲病在我國某些地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感染率,并對生豬養殖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同時該病與白痢、黃痢等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在臨床上也經常出現病發感染現象。
防治:首先,飼養人員需要確保仔豬豬舍干燥與清潔,產房需要對高床分娩欄進行使用,這可在基礎上對球蟲病感染率進行控制。當母豬感染球蟲病時,需要在分娩前喂食相應的抗球蟲病藥物進行治療,避免仔豬感染球蟲病。其次,飼養人員需要在發現球蟲病時,需要第一時間聯系相應的獸醫人員進行科學全面的治療。
結合生豬生理階段的差異,應根據相關規定需求,對公豬、后備種豬、哺乳母豬等配置科學的飼料。與此同時,提高飼養人員豬舍清理工作次數,確保豬舍每天進行兩次清掃,特別是在溫度較高時,需要及時對豬舍中的糞便與污染物進行清理,確保其環境較為潔凈。其中還需要對飲水設備進行檢測,對水質進行定期檢查,確保飲用水源供給的清潔。
通常情況下,生豬飼養人員需要定期對自身健康情況進行檢測,并在進入豬舍時穿戴專門的工作服飾,工作設備也需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飼養人員之間也不能出現串舍行為,避免出現病毒交叉感染問題。外來人員在參觀養殖場時,并避免其進入到豬舍中,若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穿戴消毒服飾,并在參觀期間由飼養人員進行陪同,其中還需要嚴格的孫守養殖場相關規章制度。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于生豬產品質量逐漸重視。其中常見病害對于生豬生長質量具有直接的關聯。因此飼養人員需要對生豬常見病害進行有效控制,強化對豬舍的清潔工作與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常見病害的同時,促進自身經濟效益快速提升。同時在客觀因素影響下,還需要在病害初發階段進行預防,這也是促進養殖行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1]李應富.生豬養殖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5,(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