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張曉昱
(1.濟南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山東濟南 250002;2.濟南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南 250002)
生豬是人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牲畜,也是農民牲畜養殖中最普遍的牲畜,數量在我國的畜牧養殖業的牲畜中占到五分之四,這也說明了生豬養殖對于我國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對于其他牲畜的養殖,生豬養殖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但隨著如今生豬養殖的規模在逐漸增加,在生豬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也導致養殖場的投入和經濟收入不成正比,所以養殖場要加強對生豬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等工作。本文在對我國目前生豬養殖管理工作及生豬疾病防治工作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問題,提出具體措施,使生豬的養殖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能夠有效地進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豬患有疾病的概率。
(1)把握好生豬飼養定位
在進行生豬飼養養殖時,要注意生豬的生長環境、喂養、排泄、睡眠等幾方面情況。首先,在生豬進行喂養時,要做到飼料的量是一定、新鮮、含有豐富營養的,飼料的營養不要單一,盡量多元化,要在每日準確的時間進行喂養,避免生豬群發生吃得過飽或吃不到飼料的情況發生,做到不要經常性的更換飼料;生豬的生長環境要保持豬舍的清潔干燥、定時通風、溫度和濕度保持穩定適宜。這些都是要在豬崽剛剛入欄時就要進行教導養成習慣的,并且在生豬的飼料養殖期間還對生豬的體重有很嚴格的標準要求,出欄時生豬的體重要控制在90~110kg之間。
(2)有針對性地進行飼養管理
生豬的飼養還要按照生豬的性別、年齡、強弱等進行管理,要根據這些不同條件和標準進行分群管理及分欄飼養。例如:在哺乳期的母豬、受孕后期的母豬及已成年的公豬都要進行單欄的飼養,已經斷奶的豬崽和未受孕的母豬可以進行群體的飼養。在平時的生豬飼養管理中,養殖場的工作人員要仔細負責的進行管理,避免生豬出現應激反應。養殖場的豬舍要定期進行清潔消毒,要保證生豬喂養的水源及飼料是無污染的,要嚴格控制生豬飼養的密度,不能太多擁擠也不能浪費空間,定期進行豬舍的通風消毒,若天氣過于炎熱,生豬易產生應激反應,也可以在生豬的飼料中加入少量的抗應激物質。生豬喂養的飼料也要進行營養的搭配,還要適當地添加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在更換飼料前要有一至兩周的適應期。
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除了要注意飼養的管理,還要加強對生豬疾病防治工作。不但要對生豬進行實時的監管,還要對生豬養殖場、屠宰廠等進行監管。尤其是對在近期出現過疫情的養殖場進行重點勘察,使用觀察法、流行病學法等進行監管。除此以外,還要對生豬的免疫、疫苗注射等重視起來,對常見的疾病,例如:豬藍耳病、免疫口蹄疫、豬瘟、等要進行強制性的疫苗注射,預防疾病的發生。
(1)提升生豬免疫力
生豬藍耳病的防治就是要加強生豬的免疫力,改善免疫系統,要在飼料中選擇營養豐富、品種齊全的飼料,飲用水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查。藍耳病的防治還可以為生豬進行疫苗接種。沒有開始配種的母豬進行兩次接種疫苗,公豬每半年接收一次接種疫苗。目前我國尚未找出針對藍耳病有效的防治藥物,只是在預防階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病率,減少養殖場的損失。前期預防時,還可以在受孕母豬分娩前二十天喂食抗炎藥,減少流產的發生。豬崽可以給予電解質和葡萄糖進行疾病預防,斷奶之后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藥物進行藍耳病的預防。
(2)免疫及藥物防治
豬瘟是一種在生豬養殖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發病快、死亡率高、傳染性強的疾病,這對于生豬健康及養殖場來說具有很大危害。豬瘟的防治方法通常是倍量免疫法及仔豬乳前免疫法,若生豬發生豬瘟,要使用疫苗和中藥進行配合治療,一般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治療率。除此以外,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在進出豬舍前都要進行消毒、更換專業消毒服,做好隔離措施,防止疾病大范圍的傳播,在豬舍內和舍外的設備要分開消毒。在疾病發病率較高時避免生豬的交易。
(3)加強豬崽的飼養管理工作
由于豬崽剛出生,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差,這時更要注意對豬崽進行隔離的飼養,防止豬崽染病。在豬崽出生的六個小時內一定使其能夠吃上母豬的初乳,得到母源抗體,這能夠有效地預防腹瀉、豬瘟等疾病。
生豬的飼養管理及疾病的防治工作對于生豬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注意生豬在生長的不同階段習性和身體狀態是不同的,所以管理人員要針對不同階段進行飼養的管理和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對生豬飼養的環境、飼料等方面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能夠將生豬的疾病防治工作做到位,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發展,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養殖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1]吳艷杰.秋冬生豬常見病的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1):65-66.
[2]楊自奎.豬場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措施[J].畜禽業,2016,(3):22-23.
[3]周福嫻.生豬飼養疾病防治策略初探[J].中國畜禽種業,2016,(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