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縣畜牧獸醫局,山東泗水 273200)
商品肉雞養殖過程中,其養殖技術與產品質量的提升關乎著養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養殖過程中,受溫度、環境、養料影響導致肉雞感染傳疾病,從而影響肉雞健康養殖,降低養殖戶經濟收入。因此,做好肉雞養殖傳染病分析,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肉雞感染病質量與診斷方案成為肉雞養殖重要研究內容。
如今,肉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常見肉食來源,肉雞養殖業也不斷擴大,而與其相對的傳染病嚴重威脅肉雞養殖。因此,日常養殖過程中需要養殖戶對常見傳染病有一定了解,對肉雞常見病癥有準確的判斷繼而對癥下藥,抑制肉雞傳染病出現。
首先,腹水癥疾病。該種類型的疾病主要由于遺傳或養殖條件不利引起,病因和缺氧環境下紅細胞數量提高有著密切聯系,導致肉雞體內血紅蛋白含量較高,血管流動性差繼而引發腹水癥。雞球蟲病與大腸桿菌;比如:大腸桿菌因為血清類型不同誘發的大腸桿菌病毒,也是現階段常見的細菌病毒,與腎傳、支原體疾病等類型傳染病交叉感染。其次,胸囊腫疾病。盡管該病不會出現大面積感染,在肉雞包裝生產銷售到市場后將會降低產品口感與等級。肉雞胸囊腫疾病多是因為肉雞龍骨外皮經過長時間運動導致神經壓縮與磨損,讓皮質生成硬化狀態且帶有水泡。最后,肉雞腿部疾病。肉雞感染該類疾病主要因為肉雞生長時,幼崽在發育階段骨骼生長速度與雞肉生長速度差異明顯。肉食量增加但幼崽骨骼難以正常發育繼而誘發腿部疾病。比如:感染性腿病、管理型腿病、遺傳性腿病等。所以,肉雞養殖階段應做好腿部疾病控制,保證肉雞生長發育有效性從而避免該類疾病出現。
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預防肉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關鍵。因此,做好肉雞養殖環境控制有著重要作用,提升圈舍衛生條件,定期消毒、清潔,保持良好的通風、調節溫度與空氣質量,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另外,肉雞使用過的飲水器、食槽等也要做好清洗與消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避免病菌傳播。
一旦發現肉雞患傳染性疾病則需要盡快隔離治療,同時制定有效治療方案。養殖人員密切觀察肉雞行為狀態、聲音、糞便等。做好病原體預防,養殖過程中如果肉雞蛋白質含量少,將會因為抗體較低增加肉雞感染傳染性疾病的概率,誘發上呼吸道等一并。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適當在養料中加入維生素補充營養,提高肉雞身體抵抗力。同時,做好呼吸道疾病預防,定期注射疫苗在肉雞身體內形成保護,抵抗病菌。
經過實踐調查,春冬兩季是傳染病高發階段,尤其是肉雞種群的養殖。初春時,因為天氣變幻、通風季節影響使養殖環境干燥。隨著肉雞的生長發育與糞便量的增加,如果圈舍未有良好的通風將導致有害氣體堆積從而增加病體感染概率。
常見傳染性疾病有禽霍亂、大腸桿菌、雞新城疫等。首先,對于禽霍亂疾病診斷需要有全面的了解。通常該病無明顯特征,肉雞精神狀態、行為無異常,但有著較高死亡率,通常發病次日即可死亡。因此,急性禽霍亂秉承在1-2d,患病肉雞體溫升高,達到42℃以上且帶有腹瀉,口鼻出現泡沫液體。在其治療上可以使用敵菌凈,持續一周服用就會康復。做好圈舍消毒工作,接種巴氏桿菌。
對于大腸桿菌診斷與治療方面,感染大腸桿菌的肉雞臨床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難。大腸桿菌一般表現為敗血癥、眼炎、腸炎等癥狀,其中敗血癥較為常見,有著高死亡性。肉雞雞冠為紫色、皮膚暗紅色、肝臟、心臟器官為白色薄膜且堆積纖維素,氣囊內有干酪物質,腹腔和臟器之間帶有粘連。可以選擇復方穿心蓮、禽菌靈一些中藥類藥物,也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更能夠達到治療效果。養殖人員科學改善養殖環境,做好飲水量控制,有助于大腸桿菌的預防。因此該病耐藥性較為普遍,所以該類藥物使用前應進行藥敏實驗,利用高民興藥物展開治療。尤其在冬季時,是病菌冬眠時期,其感染率較低。不過,現實養殖時依然需要養殖人員做好分析,時刻觀察肉雞行為異常,保證肉雞生存環境。
新城疫臨床表現為:精神紊亂、下痢、消化道黏膜出血、呼吸困難。對此,使用新城疫的IV活疫苗展開育苗,利用油乳滅活苗疫苗也有助于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使用時可以結合肉雞年齡合理掌握劑量,IV疫苗可以使用4倍劑量,保證一周內病情得到控制。
綜合分析,肉雞科學養殖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主要途徑,日常養殖中做好圈舍管理、通風流暢、做好養料管理,不僅有助于疾病預防行提升肉雞產量,推動養殖業進步發展。所以,有關人員可以逐步擴大肉雞常見疾病診斷形式,且經過加強治療提高商品肉雞質量。
[1]白潔,劉國華,年芳,等.飼糧添加殼寡糖對肉雞肉品質、抗氧化性能、小腸黏膜組織結構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7,29(12):4485-4494.
[2]孫永波,王亞,薩仁娜,等.肉雞福利評價指標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學報,2017,29(12):4273-4280.
[3]黃澤穎,王濟民.高致病性禽流感對我國肉雞產業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18(1):18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