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方法可以誘導斷奶仔豬在與母豬分離后的數小時內開始進食,但我們仍然堅持讓仔豬挨餓幾天的老辦法。誘使斷奶仔豬食用固體飼料一直是項艱巨的任務。傳統上,這個棘手的問題是由于仔豬在2~3周內提前斷奶,而不是在8周齡時自然斷奶,但在斷奶3~4周的情況下,仍然觀察到類似的結果。
許多營養學家稱這個問題“厭食癥”,或食欲不振,好像仔豬寧愿餓死,也不吃固體飼料。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不是小豬厭食癥,而是因為不了解仔豬生物學和適應飼養管理的問題。
因此,在商業條件下,斷奶仔豬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非自愿采食,這會增加生產成本,從而影響整體的盈利能力。仔豬斷奶3~5 d后仍挨餓的情況并不少見,如果從一開始就妥善處理,仔豬在保育舍幾小時內應該開始進食,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實現這一點:
1)購買質量最好的教槽料。即使在一個農場最糟糕的財務狀況下,在仔豬飼料中偷工減料也不是明智之舉。營養均衡、可口的飼料會吸引仔豬采食,一旦完成,就可以使用較便宜的第二種教槽料。如果可能,每頭仔豬喂2 kg,但如果飼喂管理正確,每頭仔豬250 g就足夠了。
2)開始在墊子上喂食。大多數生產者將固體飼料(通常是顆粒)添加在料槽中,期望仔豬意識到這是它們的新飼料。沒有什么比這更錯誤的做法了。由于仔豬會本能地在地板上尋找飼料,故應該在地板上放置極少量的固體飼料。最好在第二階段保留顆粒料,并且總是先與第一階段飼料相混合。
3)添加特殊的成分。有兩種成分/添加劑:一種可以提高仔豬的消化率,另一種是促進仔豬的腸道健康。以下成分在促進生長的水平(仍然允許添加的話)是抗微生物制劑,包括以藥理學劑量(或其較低劑量的現代替代物)添加的氧化鋅和硫酸銅,某些有機酸(總是高劑量),飼料中免疫球蛋白(來自超免疫蛋的蛋白或動物血漿),當然還有含乳糖成分。高度易消化的蛋白質來源,如魚粉,脫脂牛奶和小麥面筋,也具有促進生長的優勢。
4)保持飼料預算平衡。盡管高質量的仔豬日糧對斷奶后的生長性能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飼喂時間太長(吃高乳糖/高糖飼料),它們的優勢很容易喪失。一個合理的飼料預算應該是為體重較輕的仔豬(輕豬)提供更多的復合飼料,對于體重大的仔豬(重豬)提供較少的復合飼料。然而,一個常見的錯誤忽略了一個事實,即體重重豬習慣于消耗大量的乳汁,以至于它們適應固體飼料比體重輕的豬花費更長的時間。因此,即使是最重的豬,第一份教槽料的小部分也應該編入預算。
5)代乳品。保育豬很容易采食溫熱的液態乳類替代品。相比于一開始就采用粒狀發酵劑配方,飼喂仔豬代乳品3~4 d可以很容易提高其干物質的攝入量。然而,只有在液態飲食中飼養的豬才可能不會涉及到固體飼料,除非代乳品與高質量的起始食物相結合。由于成本的限制,代乳品最適合于體重較輕的豬只。
6)稀料。在養豬場定期飼喂固體飼料的仔豬,在斷奶后2~3 d內,可以在特殊碗式喂食器中給予斷奶仔豬飼料和水的液體飼料(50∶50)。這種做法可以防止饑餓,更重要的是防止脫水。除非飼料逐漸變濃(70∶30),否則一些仔豬可能無法適應固體飼料。
7)教槽料。假設仔豬在21日齡后斷奶,應在4日齡時開始教槽,但不建議這樣做,并不是因為豬不會采食,而是因為大多數這樣的飼料含有蔗糖,且在這個日齡之前,仔豬不產生蔗糖酶,某種程度上蔗糖對仔豬來說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