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玲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工程系,江蘇 徐州 221006)
生豬養殖業一直是我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近幾年來,每年出欄生豬約7億頭,長期以來,我國豬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約占世界總量的一半。近年來我國豬肉占整個肉類產量的比重一直穩定在64%[1]左右,是我國肉類消費的主要來源和人們不可或缺的“菜籃子”產品。提起生豬養殖,就會想到我國的生豬養殖模式。盧鳳君等學者在《"五類"生豬養殖模式的比較分析》一文中將我國生豬養殖分為“五類”養殖模式,并提出生豬健康養殖模式[2]。“健康養殖”和“生豬健康養殖”是我國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在特定時期和特殊國情下的歷史產物,21世紀初期前后在我國誕生后就成為養殖業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現在仍是畜牧養殖業及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健康養殖現在仍然是一個熱詞,被用的很廣泛,甚至到了泛濫的程度。近年來,動物福利又頗受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生豬福利化養殖在我國目前也有所推進。本文主要探討生豬健康養殖模式這一提法的科學性與時代局限性,并對我國生豬可持續發展與“福利養殖”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健康養殖是中國所獨有的概念,源于我國的海水養殖業。20世紀90年代初,白斑綜合癥桿狀病毒復合體在我國沿海養殖區開始流行,幾乎在對蝦養殖區普遍發生,危害性極大,給我國對蝦養殖造成了嚴重的打擊。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海水養殖界出現了“健康養殖”的提法,以后陸續向淡水養殖、家畜養殖和家禽養殖滲透,但是至今也沒有確切統一的定義。
1998年我國發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瘦肉精學名鹽酸克倫特羅,一種平喘藥,既不是獸藥,也不是飼料添加劑,而是腎上腺素類神經興奮劑,但可促進豬的生長并提高其瘦肉率),以后幾年國內各地又發生多起類似事件(2011年央視“3 15”特別節目《“健美豬”真相》又報道了某企業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事件)。2006年發生“多寶魚”事件,2006年11月17日《東方早報》獨家報道了“上海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之后的檢測表明養殖者非法使用了硝基呋喃類藥物、氯霉素、環丙沙星等在國際國內均被禁用的藥物。還有“蘇丹紅鴨蛋”“毒奶粉”等等一系列的與畜牧養殖業有關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頻挑戰我國食品安全的底線和養殖業者的道德良心以及消費者的心理。
同時,這一時期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一些重大疫病頻發等問題也凸顯。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時“健康養殖”一詞的出現正好迎合了人們急于想改變養殖業這種不堪的現狀,因而健康養殖一下成了熱點詞匯,也成為了畜牧業重點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只要與養殖有關的無論是飼養管理、環境控制還是養殖方式等等,都和健康養殖沾上關系,甚至中央的2007年及以后的1號文件里都提出要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改變傳統養殖方法。
王麗平等[3]指出“健康養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其內涵與外延隨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而變化,至少包括生態平衡、資源優化、動物健康、產品綠色4個層面。程燕芳等[4]認為健康養殖涵蓋人和動物的健康,包括4個層次,即,動物的健康、飼養員和工人的健康、環境健康以及產品對消費者的健康。顧憲紅[5]指出健康養殖應關注動物健康、環境健康、人類健康和產業鏈健康,確保生產系統內外物質和能量流動的良性循環、養殖對象的正常生長以及產出的產品優質、安全,同時指出健康養殖的核心就是科學飼養[5]。包軍[6]則提出健康養殖是理念,直接用公式表達了健康養殖概念,即:健康養殖=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環境健康。武書庚等[7]提出所謂健康養殖是指通過對飼養動物的品種、飼料、飼養、疫病、環境的科學管理,在保證動物及與其接觸者健康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動物遺傳潛力,從量、質和安全等方面滿足人民對營養健康動物產品的需要。應包含動物健康、環境友好、產品營養、接觸者健康等四方面的內容。
“生豬健康養殖”也是在國內這種重大疫病頻發、食品安全事件不斷、養殖廢棄物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2007年盧鳳君等[2]提出,“生豬健康養殖”是根據不同生豬品種的生物學特性,以保護生豬健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為目的, 以動物生理學、營養學、生態學以及供應鏈管理、系統學為依據, 采用有利于生豬健康和生態壞境保護的集成技術、材料、方法和裝備、設施、工藝, 為生豬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長的生態環境和安全營養飼料,使其生長發育期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發生,最終生產出無公害的動物產品。并將其稱為一種養殖模式——生豬健康養殖模式。之后,王林云[8]提出生豬健康養殖是一項系統工程的理論,并指出生豬健康養殖有四個關鍵控制點,即,健康的豬群、綠色安全飼料、集中的屠宰加工以及科學的糞污處理和環境控制。
所謂模式,是指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或事物的標準樣式。英語類似詞匯有mode、pattern、type等,最接近的是mode,牛津詞典的解釋是“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th”or “a particular type of sth”翻譯過來就是 “做事情的特定方式或方法”或“某事物特定的風格”。那么所謂生豬養殖模式就是生豬養殖所采用的特定方式或標準樣式(或者某種特定的風格),就稱其為某種養殖模式。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生豬養殖主要以散養模式為主,年出欄生豬占比達到90%[9],一直到2006年,仍是農村散養戶占主導地位的傳統養殖模式。2006年后,生豬規?;B殖比例不斷上升[10],至2014年,中小型和大型養豬場在我國全部生豬養殖場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0.04%、0.01%,超大型規?;B豬場極少,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化程度還非常低[11]。但是,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正處于加速轉型期,規?;B殖模式快速發展。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我國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化養殖比例在2014年是42%,并提出了到2020年要將此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2%。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生豬養殖將形成以規模化養殖為主導,其他模式如農村家庭農場等為輔的局面。
劉小紅等對我國28個省市區的241家生豬標準化示范場(規模化養殖)進行了調研分析后發現,現代養殖模式逐步走向多樣化,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已經進入整合時期,呈現規模快速發展,各種養殖模式并存的局面,如一體化經營、合作生產、家庭農場到技術托管等模式[12]。公司一體化經營養殖模式由于在疫病防控、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經營管理可控力度強等優勢,占標準化示范豬場比重為64.9%,是我國主要的標準化養殖模式;養豬生產合作社和“公司+農戶”模式通過提供較強的技術服務從而快速帶動專業戶養殖,為近年上升最快的養殖模式,分別占8.5% 和21.8%;家庭專業化和合同生產模式分別占1.8%和3%[12]。
盧鳳君等學者將我國生豬養殖分為“五類”養殖模式:傳統養殖、過渡養殖、現代養殖、生態養殖和健康養殖,并指出我國五類生豬養殖模式并存[2]。傳統養殖模式就是生豬養殖主要采用傳統農村散養方式來飼養的一種養殖方式(或者說生豬養殖的標準樣式是采用的傳統農村散養方式來飼養的就是傳統養殖模式),它的主要特點:飼養數量非常少(1頭或幾頭)、種養結合、人居環境較差、技術水平較低、門檻低等;現代養殖,又稱工廠養殖、規?;B殖、集約化養殖等?,F代養殖模式就是主要采用類似于現代工廠化車間生產的方式來飼養的一種養殖方式,主要特點:飼養數量大、工業化方式進行生豬生產、技術水平較高、投入較大、門檻高、飼料轉化率高、養殖集中地區的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穩定等。過渡養殖是介于傳統與現代養殖之間的一種生豬養殖模式(或者說是在傳統養殖的基礎上的現代養殖模式),專業化程度明顯高于傳統養殖的一種養殖模式。主要特點:生產單元為專業戶或合作社、技術差異性大且不穩定、門檻相對較低、戶養規模較大、飼料轉化率較高、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收益不穩定。生態養殖模式也稱為可持續發展模式, 是利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方法,將現代科技成果與傳統養殖技術精華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適度集約化經營管理的、具有生態合理性和良性循環的養殖模式,主要特點: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種養結合、生產率相對較低、產品質量安全、投入品(主要是飼料)主要來自于養殖集中區域的內部等。
從目前健康養殖和生豬健康養殖的概念看,“健康養殖”概念并不統一,也不是十分明確,甚至很籠統和模糊;從這一概念的起源看,健康養殖無疑帶有某種程度的“口號性”和“非理性”,但直至現在,“健康養殖”仍常常在整個畜牧養殖業(不僅僅生豬養殖)被提及,熱度不減。在前面提到的我國幾種生豬養殖模式特征都很明顯,只有生豬健康養殖模式概念比較籠統,內容覆蓋面廣而泛,不確切,特征也不明顯(健康無公害似乎是其主要特征),且名稱也不太科學與合理(非理性),健康養殖怎么能成為一種模式呢?難道還有不健康養殖模式或者說其他一些模式就不健康?因此,本人認為健康養殖概念和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的出現在當時是有病急亂投醫,缺乏理性的表現。
“健康養殖”的概念和“生豬健康養殖”模式是產生在我國獨特的國情和歷史背景下,當時有它的一定積極意義,雖說法欠妥,但也無可厚非。健康養殖是人們要求對農場動物要科學飼養,保障養殖動物健康以確保食品安全,體現了人們對安全健康畜產品的渴求和渴望以及對美好環境的要求,也是政府相關部門要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種較急切的表述,即使有點非理性的缺憾,但是它確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情和呼聲,在當時極大的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我國已在畜牧養殖業、環保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管理力度,陸續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對一些不法養殖者進行了嚴肅處理或清理。在我國政府強有力的監管和治理措施下,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養殖廢棄物污染環境問題以及重大疫病頻發的問題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豬肉消費的市場空間繼續不斷擴大,豬肉生產也由單純追求數量發展為數量與質量以及品牌并重,同時,豬肉的差異化經營也正在逐漸形成。從食物安全和健康角度以及人們對高品質豬肉的要求方面看, 這將對豬肉生產各環節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哪一種養殖模式或方法,都應該保證最終的肉產品安全和無公害,這是對現代生豬養殖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應當逐漸淡化健康養殖的提法,切實做到按照科學的方法飼養和管理,加強監督和管理,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在全社會提倡和宣傳動物福利的理念并在生豬養殖中推廣福利養殖的觀念。
在國外一般更看重的是動物福利,而非健康養殖,健康養殖是我國獨有的概念。歐盟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貿易伙伴國。1996—2003年,歐盟動物福利標準對我國肉類產品出口影響還不太顯著;2004—2011年,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由于我國對于動物福利還不是太重視,也因為沒有農場動物福利法,我國豬肉等主要動物源性產品的出口受到了嚴重的抑制[13];2011年以后,中國與歐盟的貿易活動也一直處于逆差[14]。這反映了豬只的福利問題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有農場動物福利法,而我國至目前為止,仍未有農場動物福利法出臺,這無疑會對我國現代生豬養殖帶來不利的影響。但這一情況也正在逐步得到改進,我國豬只的福利水平已經同發達國家縮小了差距,我國已于2014年出臺了豬只福利的國家標準——《農場動物福利要求·豬》[15],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也于2014年在中國設立了“福利養殖金豬獎”,近幾年有多家生豬養殖企業獲得該獎項,2017年我國又通過了《農場動物福利評價通則》,這充分反映了農場動物福利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信農場動物福利法出臺只是個時間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場動物福利在我國必將會越來越受重視。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得到廣泛公認,這一理念倡導減少人們在生產活動中過度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給環境、人和動物帶來的危害,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共贏,生豬福利養殖正好也符合這一理念,所以生豬福利養殖模式將是實現生豬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也是生豬養殖行業未來新的增長點(未來規?;⑵放苹瘜⑹巧i產業的發展趨勢,動物福利影響豬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生豬福利養殖有利于高品質豬肉和品牌豬肉產品的形成,能為生豬養殖帶來更高的利潤)。
我國與國外養殖業發達的國家相比無論是在生豬養殖的規模、綜合生產能力方面還是在市場交易能力及風險抵御等方面,都存在較明顯的差別。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要將我國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生豬規?;B殖比例由2014年的42%提高到52%,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生豬養殖將形成以規模化養殖為主導,其他模式如農村家庭農場等為輔的局面。我國當前生豬養殖的散養比重較大,規?;潭容^低,專業化水平偏低,生豬質量尚有提高空間,所以環境污染問題仍相對比較嚴重,食品安全仍不能放松警惕。
在當前形勢下,食品安全已不再是生豬養殖的主要問題,但是環境壓力加大、疫病風險仍持續存在?,F在生豬養殖所做的就是在國家制訂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按照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進行生產,生產出安全無公害的生豬產品,并在此基礎上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生豬養殖技術水平,縮小與畜牧養殖業發達國家的差距,爭取生產出更安全和優質的產品來。
新態勢下,應適當淡化“健康養殖”、“生豬健康養殖”特別是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的提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健康和安全問題的忽視,任何時候,安全和無公害都是生豬養殖的最基本的要求。生豬養殖業者應當在科學的指導下,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
未來生豬養殖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將是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在豬產品(比如生產更高質量的豬肉或品牌豬肉及其制品)上面充足的供應,且價格與國際市場相比有競爭力的普通無公害豬肉產品。福利化養殖將是未來生豬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之一。
[1] 劉源, 張院萍.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 [J].中國畜牧業,2016(10):30-40.
[2] 盧鳳君, 劉曉峰, 彭濤, 等.“五類”生豬養殖模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 2007,43(24):11-15.
[3] 王麗平. 關于新形勢下推進健康養殖的思考[J]. 中國牛業科學, 2008,34(1):70-71.
[4] 程燕芳, 黎太能, 劉少華, 等. 規模化豬場發展健康養殖的思考[J]. 中國畜牧雜志, 2011, 47(6):45-47.
[5] 顧憲紅. 動物福利和畜禽健康養殖概述[J]. 家畜生態學報, 2011, 32(6):1-5.
[6] 包軍. 動物福利與健康養殖[J]. 飼料工業, 2012, 33(12): 1-3.
[7] 武書庚,張海軍,岳洪源,等.健康養殖的理論與實踐[J]. 中國飼料,2014(3):15-17.
[8] 王林云.生豬健康養殖是一項系統工程[J].畜牧與獸醫,2010, 42(10): 4-7.
[9] 許彪, 施亮, 劉洋. 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模化演變模式研究 [J]. 農業經濟問題,2015(2):21-26.
[10] 梁永厚, 王貴, 吉日嘎拉.中國生豬養殖模式轉變與原因探討[J].豬業科學,2016, 33(5):130-132.
[11] 陳蕊芳, 申鵬, 薛鳳蕊, 等. 國內外生豬養殖業發展的比較及啟示 [J].江蘇農業科學, 2017,45(7):331-334.
[12] 劉小紅, 王健, 劉長春, 等.我國生豬標準化養殖模式和技術水平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13,15(6):72-77.
[13] 李懷政,陳俊.歐盟動物福利標準對我國肉類產品出口的影響 [J].商業研究,2013,55(2):166-173.
[14] 江學珍,李棟.歐盟對中國設置動物福利壁壘的分析[J]. 河北企業,2017(3):48-49.
[15] 中國標準化協會.農場動物福利要求·豬:CAS 235-2014[S].北京: 中國標準化協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