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陶陶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19世紀的歐洲音樂,充斥著悲喜各種復雜情緒,不同于18世紀的理智克制,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夸張激越,以主觀感受取代客觀現實,以鮮明的個性取代共性。這一時期的偉大音樂家肖邦,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世音樂珍品。肖邦的音樂作品既有19世紀歐洲音樂作品共同的創作風格特點,也有其鋼琴詩人的獨特魅力。
肖邦鋼琴作品的浪漫主義并不是纏綿悱惻,而有肖邦自己獨特的色彩。肖邦音樂作品展現了他的身世,表達了肖邦對混亂時期波蘭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他強烈的主觀訴求。優美流暢的旋律下,卻可以讓聽眾感受到創作者內心屈辱不甘的吶喊。天才的肖邦將兩個看似風格截然不同的因素巧妙結合,讓浪漫流暢的旋律表達出自己強烈的主觀色差,這種主觀性的浪漫是肖邦鋼琴作品的一大特色。多數的浪漫主義鋼琴作品,都會走柔和路線,給人癡纏的浪漫之感。但是肖邦的音樂作品則是柔中帶剛、剛柔相濟。舒曼曾經這樣評價肖邦的音樂作品,認為肖邦的作品就猶如“隱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創作受到了許多19世紀浪漫主義文豪的影響,他在巴黎期間與雨果、大仲馬等人結識,音樂創作其強調個人情感的自由抒發,主張通過音樂刻畫和表達內心世界。古典音樂流派也對肖邦產生了重大影響,肖邦創新地將古典音樂風格與浪漫主義理想融合在一起,在演奏方面加強了和弦功能。肖邦把低音區規則地擴大到八度往上,踏板的運用利用了延時技巧,通過柔美平滑的旋律線賦予音樂作品更強的表現力。節奏方面,肖邦音樂作品創作追求節奏的自由性。音樂作品揮灑出的是肖邦內心肆意的情緒,獨特的自由的節奏變化賦予作品靈動的靈魂。演奏者要想深入掌握肖邦音樂作品的節奏,必須要充分了解肖邦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內心的浪漫主義內涵,在此基礎上梳理作品音樂結構,才能事半功倍。此外,肖邦巧妙地改革了和聲和裝飾音。對織體、裝飾音、旋律、和聲等方面的改革是肖邦音樂作品的一大特點,裝飾音環繞在本體音樂上,或者自由的音群輔助樂曲始終,自然流暢,似乎二者不可分割,一氣呵成,帶給人詩一般的浪漫感覺。
波蘭是肖邦的故土,雖然肖邦在波蘭僅僅生活了二十年,這段時間的音樂作品也并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里是肖邦一生音樂創作的起點。肖邦被譽為19世紀波蘭最偉大愛國主義作曲家,他的音樂創作與博覽的民間藝術、歷史文化都有著潛移默化的關系。波蘭民族音樂體裁波羅涅茲舞曲是肖邦偉大音樂創作的重要開端。這種音樂題材威武、莊嚴,在波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溯源。19世紀的波蘭處于動亂之中,爭取獨立自由的民族運動熱火朝天的展開。這個時候的肖邦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其音樂作品有著強烈表達內心的渴望。早期波羅涅茲舞曲是一種伴舞性質的舞曲,聲勢浩大威武,節奏緩慢中速。肖邦放棄了其中的浪漫主義傷感,采用強有力的節奏,使得曲目變得悲壯宏偉剛勁有力,帶給人心靈的震撼。在現實中遭遇不平,奮起反抗的人們聽了肖邦的波羅涅茲似乎可以看到無數同仁反抗蠻橫的決心。從旋律上來看,肖邦的波羅涅茲舞曲精心提煉、創造發展了民間曲調,找到了自己的旋律風格,賦予歌唱性,肖邦的音樂處處透露出波蘭民間音樂的芬芳。瑪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種民族音樂題材。瑪祖卡舞曲創作中,肖邦融入了他對波蘭鄉村美好的記憶和感受、對家鄉人民的深厚情感、對民間生活的感悟等等。瑪祖卡舞曲和波羅涅茲舞曲都來自于民間素材,通過進一步加工創新和重塑,既要保留民族音樂的特色內容,又要含蓄表達內心情感。
肖邦生活在一個動亂的年代,在肖邦的一生中,在他的靈魂深處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結,這種感情決定了他音樂創作的總體方向。他在古典音樂的基礎上創新了音樂形式,用波蘭民族特色的旋律發出內心的吶喊,開辟了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新天地。肖邦一直被譽為波蘭偉大的民族音樂家,肖邦的音樂一直被波蘭人民和世界人民理解和喜愛,優秀的音樂作品就應該是深深植根于歷史時代,反應人民心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