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楚雄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雙鋼琴演奏需要兩位演奏者的協調與配合,與以往傳統的鋼琴獨奏形式不同的是雙鋼琴演奏在要求鋼琴演奏者自身具備扎實演奏技巧的同時還應具備與演奏能力相匹配的合作表演能力,因此雙鋼琴展現出極高的教學意義和教學價值。教師需要運用不同演奏形式來激發學生日常學習與研究鋼琴藝術的興趣,雙鋼琴因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音響效果而使音樂極具感染力,將雙鋼琴形式引入高校鋼琴課堂教學,在打破傳統一對一鋼琴教學模式的同時更在課堂上充分強調了合作表演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鋼琴技巧的練習過程是枯燥乏味的,當演奏者個體經過長時間的技巧積淀,加入雙鋼琴練習可使演奏者“耳目一新”從聽覺上與表現形式上感知與獨奏截然不同的音樂美感與快樂體驗。
雙鋼琴演奏是合作的產物,要求合作雙方在具備技巧能力、聽辨能力與配合能力的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演奏者需要在練習中不斷的磨合,在演奏中學會傾聽雙方演奏的音色、層次、呼吸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演奏者在不斷練習中有效提升了音樂感知力和藝術品味。在高校日常鋼琴教學中,時常聽到教師會提醒自己學生要學會傾聽自己的演奏,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發現,當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提醒學生學會傾聽自己演奏之時,由于學生之前沒有形成主動的傾聽習慣,因此學生此時的傾聽是被動性質的,言下之意,當大腦接到教師的傾聽指令,學生此時才有意識地進行傾聽,往往這個傾聽習慣僅僅停留在對演奏速度與聽覺記憶的層面,而非教師所要求的更深層次(對觸鍵方式將要產生的聲音效果、對踏板控制將要產生的斷、連效果)預見性的主動傾聽。然而,筆者發現在高校鋼琴課堂中加入雙鋼琴教學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積累,學生會在不斷的配合練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主動而有預見性的傾聽習慣,因為雙鋼琴演奏需要雙方演奏者所演奏的聲音層次、力度層次、踏板層次、速度節奏相匹配,在演奏中逐漸培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提升聽辨能力,逐漸養成主動傾聽的習慣并通過主動傾聽的習慣有效提升音樂表現力。
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是達到優良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對于高校雙鋼琴教學也不例外,筆者建議當學生經過大量獨奏訓練積累之后有一定獨奏功底的情況下,將雙鋼琴融入課堂教學中,反之,當學生個體的演奏能力過低的情形下就急于加入雙鋼琴教學無疑會給學生學習帶來雙重負擔,自身演奏技巧不完善還要與合作者配合,這樣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事倍功半的后果。在鋼琴課上,教師會每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相應程度的曲目給學生進行課后練習,雙鋼琴教學要充分地調動學生課外學習能力,教師在曲目選擇方面要盡可能的選擇符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曲目,多選用雙鋼琴世界名作循序漸進的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豐富她們的藝術品味。
雙鋼琴演奏形式強調演奏雙方的觸鍵與音樂表達的匹配性,這需要演奏者在鋼琴學習中,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于雙鋼琴作品的演奏,合作雙方的觸鍵要貼合作品風格需要,手指、手腕、手臂動作要協調,雙鋼琴作品中的困難技巧片段需要演奏者雙方各自單獨通過長時間的分句、分段、單手慢速練習實踐,將各自負責演奏部分的技術難點逐步完善之后,再加入合作,最終合成演奏。
在高校雙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在不斷實踐中讓學生充分掌握雙鋼琴演奏的技巧與音樂表現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詮釋音樂作品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伴隨高校教師對于雙鋼琴演奏的不斷重視,加之科學有效的雙鋼琴教學形式的開展,學生不僅重塑了自身對鋼琴藝術的鉆研興趣,還會在無形中會形成良好的演奏配合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