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嘉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在欣賞演唱會過程中,雖然可以看到演唱者全身心投入,可以很好地對音節和節奏進行把控,但是能感覺到表演平淡無奇,難以也在內心引起共鳴。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前者并沒有在歌唱中融入情感,在歌唱中缺乏聲樂情感體驗,這就使得藝術造詣很難感染其他觀眾。因此在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聲樂情感,使學生表演可以達到除爐火純青的水平已經成為了廣大聲樂教育者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一,聲樂審美能力構成要素。審美能力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僅僅只是一個詞匯,它是一個審美動作的集合,包含有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等等不同內容。在審美能力中,聲樂審美是一個重要的分支,被賦予了更多意義,主要在于提升學生對于聲樂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并以此作為突破口尋找作品內在情感,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對作品進行再創作。
第二,聲樂審美能力和情感的關系。在音樂領域中,聲樂是最原始的思想表達方式,也可以更好調動全部思想情感。因此,如果學生在進行演唱時不調動聲樂情感,學生藝術成就難以有所突破。雖然學生調動了全部情感,對節奏把控非常精確,但是依舊給人難于感受到他對作品的愛,沒有將自己與作品進行融合。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自身對音樂的領悟有限,不能夠真正領悟音樂的內涵情感,片面以自我感覺對作品進行分析,造成了表達與聽眾的心理預期存在落差。因此,音樂審美能力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學生聲樂情感表達高度,聲樂情感表達也是聲樂審美能力的一種體現,聲樂情感常常可以給人們帶來喜悅感情,可以推動音樂審美能力向更深層次發展,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又可以進一步帶動聲樂情感發展,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整體提升學習者對于作品的領悟和表達能力。
第一,需要注意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在進行聲樂學習時,勤奮是不二選擇。對于學生來說,要想迅速提高自身音樂審美能力,快速捕捉音樂的內在情感,就必須閱讀眾多音樂作品,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學生還需要涉獵不同背景和不同流派音樂作品,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聲樂知識了解更加全面,也可以兼顧樂曲方面知識的學習,把握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尋找各家特長,才能在眾多作品中發現真正的聲樂美。
第二,需要注重作品的質量和內涵。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常常會走入誤區,就是認為聽的越多就越靠近聲樂的本質。這種想法非常片面,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必須對音樂做好選擇,多選擇那些具有時代意義的好作品。聲樂是人類情感文字,常常可以給人們傳遞特殊情感,因此學生在鑒賞聲樂作品時不僅需要了解字面意識,更需要挖掘背后含義,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背景,深入挖掘相關作品文獻進行閱讀。
第一,由興趣入手,逐漸提高學生對于聲樂的審美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老師,興趣可以推動學生孜孜不倦學習。審美能力培養是一個漫長道路,沒有任何捷徑,只能扎扎實實地進行學習才能有所突破,因此興趣可以保證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強大求知欲望,從而可以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例如在對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進行鑒賞時,需要了解演唱者本人,探索他本人所獲得的成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由文學素養提高進一步推動學生聲樂審美能力提升。對于人類文明來說,聲樂和文學都是文明的璀璨瑰寶,聲樂教育也可以進行情感化。從我國古代的文學和音樂發展史上看,聲樂和文學之間并沒有非常明確界限。我國許多著名文學家同時也是音樂家,他們所創作的很多文學作品推動了音樂快速發展。對于當今學生來說,如果缺乏一定文學功底很難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那么培養聲樂審美能力更是無稽之談。但是文學素養的培養需要經過一個漫長過程,他與音樂審美能力的關系是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因此學生必須注重積累,勤于思考,養成創作的良好習慣,廣泛獵取各方面的優秀作品,吸取營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推動自身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提升,以便自己和作品作者的思想達到共鳴,這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