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序哲
(沈陽大學,遼寧 沈陽 11004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再次強調“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總結經驗、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2018年正值《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認真回顧和總結好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背后的歷史經驗,從中獲取重要啟示,對于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全面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彌足珍貴。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內容極為豐富,經驗彌足珍貴。繼去年7.26講話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初步開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黨的十九大以來,對五年以來歷史性成就的研究出現了小高潮。
關于五年來歷史性成就的原因分析。有學者認為最根本在于黨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指引。也有學者提出我們黨的領導力、黨的凝聚力、黨的號召力和黨的戰斗力的顯著歸結為最根本原因。
關于五年來歷史性成就的內容研究。學術界研究主要涉及歷史性成就的內涵、特色、黨的建設及發展理念四個方面。
關于歷史性變革的啟示研究。多數學者將視野集中在如何看待這五年的歷史作用歸結為對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治國理政實踐發揮積極作用。對于啟示的研究相對籠統,強調對于黨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國外學者和研究機構也開始了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樹立了嶄新的國際形象、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各種全球性挑戰提出了中國方案,為各國執政黨提供了重要學習和借鑒。
十九大報告提出,這些歷史性變革,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立、富強到強盛的歷史性跨越,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意味著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只有深刻理解并牢固立足于“歷史性變革”,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才能更好凝聚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必勝信念,激發起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礴力量。
(一)深入開展歷史性變革的經驗總結研究,能夠使我們從歷史變革中,進一步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新時期主要矛盾和奮斗目標。通過科學總結5年來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能夠讓我們更加自覺準確地把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砥礪前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實現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同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二)深入開展歷史性變革的經驗總結研究,能夠使我們從歷史變革中,進一步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能夠讓我們更加自覺地把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最本質的特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我們應該迎接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障礙,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三)深入開展歷史性變革的經驗總結研究,能夠使我們從歷史變革中,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深入思考事關人類命運的宏大課題,展現出中國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在國際秩序深刻變革中加快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一)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環境、機遇和挑戰。從世情上,分析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等新特點;研究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分析貿易保護主義、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問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從國情看,分析我國從大國向強國邁進,在活力持續釋放的同時,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民生短板需要補齊等諸多挑戰。從黨情上,分析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隨著黨員隊伍結構、執政條件和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對黨的先進性、執政能力、執政形象構成了新的考驗。
(二)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五年來歷史性變革的歷史方位。重點分析五年來新成就、改革開放近40年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主要矛盾發生新轉化、經濟新常態對發展的新要求、我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形勢,這些方面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三)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主要特征。著重就變革的“歷史性”“深層次”“根本性”三個維度加以分析研究。從歷史縱深維度,通過國際共運200年演進、近代以來170年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近100年奮斗歷程、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近40年的改革進程中認識和評價五年來發生的變革。從變革深刻維度,分析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指導思想、思路觀念、方針政策、體制機制、社會氛圍、外部條件、根本保證等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從對未來發展的影響維度,分析這一時期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四)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主要表現。著重分析研究在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各方面體制機制、全面依法治國、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等諸多領域發生深刻變革。分析五年來,我們黨如何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我們推進了一系列重大任務,解決了許多長期存在的問題,取得了過去沒有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變革。
(五)十八大以來實現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基本經驗。認真總結五年來歷史性變革的基本經驗,對我們攻堅克難、繼續前進,完成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彌足珍貴。實現歷史性變革的經驗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最根本的。
(六)十八大以來實現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啟示和意義。五年來的歷史性變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和全新的前景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五年來實現歷史變革的基本經驗,展現一整套治國理政的中國智慧,為世界各國發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啟示。
在進一步學習研究中應當堅持把搜集整理資料與專題分析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歷史發展規律的論述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發展評價方法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與我們黨百年奮斗史、改革開放史、國際共運史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基本經驗科學總結與重要啟示的闡釋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研究在理論分析、規律探索和經驗總結方面都有較大突破。
對歷史性變革進行總結,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把這五年放到改革開放史中去認識,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去認識,放到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去認識,放到近代中國歷史中去認識,進而放到國際共運史的歷史長河中去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歷史責任感,在五年的艱辛探索中將黨的光榮傳統予以歷史繼承,另一方面善于在古今中外的對比中探索發展規律,敢于擔當,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時,我國已經進入改革攻堅期、問題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如何科學地評價取得的成績,進而在總結歷史性變革經驗的基礎上,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這是研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