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張 奇
(1.遼寧理工學院科技處,遼寧 錦州 121013;2.遼寧理工學院信息工程系,遼寧 錦州 121013)
改革開放40年來,遼寧省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均有明顯提升,對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經濟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新常態下,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對于遼寧經濟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初,有人對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民營經濟持懷疑態度,但實踐證明,民營經濟的發展并未危及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反而有力的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常態后,全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明顯加大,遼寧經濟增長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據統計,2005年全省GDP增速為12.3%,到2015年則跌至3%,2016年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首次出現了負增長。[1]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在此任務的實現過程中,民營經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17年末,全省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為317.8萬戶,注冊資本(金)達到了9.4萬億元,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7.1%和14.9%,其中內資私營企業69.6萬戶,占全省市場主體總量的21.9%,注冊資本(金)49778.2億元,占全省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總額的52.95%,個體工商戶總量超過230.5萬戶,占全省市場主體的72.52%,[2]可見,在較為嚴峻的形勢下,民營經濟依然呈現出健康的發展態勢,對全省經濟平穩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是否能解決好人們的就業問題,既是牽涉到經濟的發展,也牽涉到政治的穩定。改革開放40年來,在相關政策的推動和支持下,遼寧省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制造了大量的商品,便利了人們生活,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產生出了大量的崗位需要,解決了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據《遼寧統計年鑒2017》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共實現城鎮就業1982.6萬人,民營經濟共實現城鎮就業728.8萬人,占遼寧城鎮就業總人數的67.32%。[3]盡管壓力較大,民營經濟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就業崗位,依然是遼寧省內解決就業的主要渠道。
民營經濟的直接目標是獲取經濟利益,它天然的具有和市場經濟相聯系的一面,這就使得它們內在的承認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由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是市場經濟對參與市場活動的各類主體的基本要求,而民營經濟在創辦的時候起就自然的滿足了這一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深刻的改變了計劃體制下國有和集體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促進了市場的多元化,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因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將十分有利于改變國有企業比重過大、市場機制不完善的現象。
在新常態下,要實現遼寧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舊有觀念。為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總體要求,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同時,還應做好相關的輿論引導工作,向社會宣傳那些貢獻大、主動回饋社會、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的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當前,遼寧民營企業總體處于“新常態”和“遼寧經濟振興”的復蘇時期,在經濟總量、企業規模、從業人數、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與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大量的民營企業經濟下滑、效益下降,減產、停產、破產的企業明顯增多。因此,降低行業準入門檻,破除各類障礙,推進平等準入是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措施。各市、地、區要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對待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一視同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下看似無門卻無法進入的“玻璃門”現象,打破政策落實不徹底造成的表面看起來可以進入,然而一旦進入則頭破血流的“彈簧門”現象。加快制定與實施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中沒有明確標注不可以進入的領域,都應該允許民營經濟平等的進入。
一是立法層面,在與國家基本法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出臺遼寧省關于保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確保民營企業能以平等主體身份參與經濟社會生活。二是司法層面,各市(區)司法機關應堅持“司法為民”、“平等一致”原則,對于進入到司法程序的各類案件,一視同仁,平等的審理各類案件,審理的結果不能因所有制性質差別而有所區別。三是執法層面,各市(區)執法人員應不斷增強依法行政的意識,通過培訓和自我學習,克服執法過程中歧視民營經濟的現象。還應建立相應的監督制度,并且保障監督渠道的暢通,對于一些執法人員對民營企業亂收費、亂罰款等違法執法行為要堅決予以處分。
一是明晰產權結構。從資金來源看,以家族內部成員出資為主,此種出資方式的優點在于很快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但極易導致家族內部成員之間的產權不清晰。因此,必須要明晰企業的產權,不僅要明晰家族內部成員的產權關系,還要明晰企業家和企業的產權關系。二是重視人才培養。在競爭加劇的新常態下,企業家應樹立人才意識,廣泛培養家族內部成員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剔除舊有的家族觀念,以開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態培養家族成員之外的員工,重點培養那些能力優秀、道德素質高的員工,不因其是否具有親緣關系而有所偏頗。三是加強規章建設。企業的發展還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遼寧民營企業應改變傳統的家族管理、家長決策的人治思維定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管制機制,不斷提高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無疑,現代企業制度是提高管理科學性的重要途徑,但中小企業不可盲目跟風,應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