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珍 劉麗娜
(安康學院教育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團拜會上關于家庭教育強調“三個注重”,即“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3-6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家庭教育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以安康市A幼兒園的3-6歲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采用整體抽樣的方式,對安康市A幼兒園5個小班、4個中班和5個大班的幼兒家庭共發放調查問卷420份,回收問卷408份,其中有效問卷395份,有效回收率為94.05%。
據調查結果分析,在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一般不再持“望女成鳳,望子成龍”這種極端的教養目標。但是,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家長們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與財力,對學前兒童進行識字、畫畫、聲樂、舞蹈等各方面的培養,或多或少都會違背了科學的教育理念。
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很多家庭往往會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不顧兒童的主觀感受。在“您會讓孩子自己分配周末時間嗎?”這道題中,只有15%的家長選擇了“會”這一肯定答案,40%的家長選擇了“有時會”,45%的家長選擇了“不會”。這種不顧及兒童自己感受的教育模式,使兒童成為家長意愿的復制品,這便是忽視兒童觀的體現。
在調查表的數據統計中,我們發現被調查家長的教育方式主要有溺愛式教育和專制式教育。在“如果您和孩子發升意見不統一時,您會怎么處理”這一情景題上,有49%的家長選擇了“孩子肯定要服從家長”,有48.5%的家長選擇了“孩子還小,盡量事事順著孩子”,只有2.5%的家長選擇了“與孩子溝通交流,尊重孩子意見”。專制式教育與溺愛式教育這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兩個極端,都不利于學前兒童的未來發展和健全性格的養成。
就目前的被調查的家庭情況來看,家庭的生活的物質環境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大多數家長在工作之余會選擇看電視、上網、玩手機等其他方式作為娛樂;有的家長還在家中打麻將、撲克,或是忙于工作而無暇照顧兒童……在問卷調查過程中發現,有的幼兒會不自覺地直接模仿家長的不良行為。如此一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便導致兒童缺失良好的教養環境和成長環境。
家庭、幼兒園、社區三方教育主體合作,三者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對改善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發揮最大作用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并完善教育觀念
正確的兒童觀,一般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發展兒童的獨立自主性,并承認其發展的可能性。家長要樹立“德智并舉”的教育理念,還需要學習并樹立科學的兒童觀、科學的兒童發展觀、科學的教育觀,尊重兒童的興趣和特長,樹立多元成才觀。
2.學會使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
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家長更應該積極主動地發現和探索兒童身上的學習價值。家長向兒童學習,才能那個更好地了解兒童的需求和學習方式,才能更好地認識兒童,從而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兒童。總體上,家長對兒童要以平等、尊重、自由、信任、寬容、激勵等為原則,要做到愛而不溺、嚴而有格。
3.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家庭是兒童主要的成長環境和生活場所,家長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言行一致,追求真善美,學會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還需要構建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兒童才能積極向上、活潑樂觀、人格健康。
幼兒園的教育在教育方式和內容上都比家庭教育更正規,幼兒園會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兒童。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指導
幼兒園一方面需要保持傳統的家園聯系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利用網絡交流的便捷性育高效性,創設互聯網背景下的平臺來指導并幫助家長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
2.豐富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內容
幼兒園需要將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內容豐富化,包括指導家長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前兒童教育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有關知識,家園共育方面的知識和要求,還要鼓勵家長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社區可以充分利用離退休干部、教師、醫務人員等人才資源,采取多種形式提供家庭教育服務,幫助家庭解決家庭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以家庭為核心,不僅需要家長要時時刻刻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幼兒平等位置去傾聽幼兒的心聲,還需要家長主動地聯系幼兒園及社區,充分利用幼兒園及社區的教育資源,共同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