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峰
(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在當前電子水平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電子音樂順應時代的發展應勢而生,在電子音樂出現之后使人們發現音樂和探索音樂以及創造音樂都發生了極為明顯的改變。而創作人員在通過對現代電子科技的應用來使音樂的創作突破了傳統技術和理論的限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且在電子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也使音樂的創作手法和想象空間得到了一定的拓寬,這對于音樂事業的發展而言是一種革命性和時代性的創新。
結合文字意思可以判斷出傳統作曲主要是在繼承傳統音樂經驗的同時與一些新的藝術手法進行融合,在創作的過程中運用辯證的方法來使作品更加具有內涵,而且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對傳統作曲進行定義的過程中并非只是單純的過去。
在對電子音樂內涵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具體的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內容,廣義層面的電子音樂主要指的是創作者通過應用一些電子設備來使所創作出的音樂形成一種與之傳統不同的新形式。在當前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音樂創作人員通過應用采樣器和電子音序器以及電子合成器等比較先進的設備而使音樂創作突破傳統枷鎖而走向一條康莊大道。而在音樂藝術與一些其它藝術進行融合和應用的過程中也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的表現形式。在狹義層面對電子音樂作曲進行理解主要是指以科技創新作為基礎并遵循一定的邏輯性來對曲目進行有意識的創作,并且在之后通過應用一些虛擬的樂器來將曲目演奏出來。
在音樂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音樂創作長期以來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將音樂創作理念的更新當成推動音樂事業發展的一項關鍵內容,而從根本上來看沒有音樂創作也就無法形成音樂作品,對傳統作曲觀念和電子音樂作曲觀念進行對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文化發展的水平對于音樂的傳播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我國的一些小城市中類似于音樂廳和歌劇院等音樂傳播的重要載體尚未實現普及,這一情況也使音樂傳播的頻率和速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在使音樂藝術受眾面拓展受到限制的同時也造成了我國國民的人均的音樂素養遠遠低于一些音樂事業發展較好的發達國家。而電子音樂出現在當前計算機技術得到普及和網絡覆蓋到方方面面的背景之下使人們可以通過多個渠道來對音樂進行了解。由此我們可以認為電子音樂作曲的出現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的傳播。綜上可以判斷在傳播的角度兩者之間在表演手段和傳播途徑以及媒介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而這種區別的存在也造成了兩者之間傳播速度的差異。
在傳統作曲的過程中主要是為所制作出來的音樂作品之中融入一些民族情感元素,在通過對民族情感進行融合來使人文關懷理念得以顯現,這是在傳統作曲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一個時代的固有精神。而電子音樂作品則與傳統作曲在這方面存在了很大的不同,電子音樂之中融合了更多的流行因素的同時也融入了更多現代化的快節奏元素。
無論是傳統作曲還是電子音樂作曲都需要以創作靈感作為依托,創作者通過對自身的創作靈感進行培養來拓寬自身的靈感空間。而在傳統作曲音樂組織形式方面傳統作曲主要是通過應用線性思維來使整個聲音得到更加理想的整合和重組。而在對電子音樂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對于音樂組織形式的創作和重組主要是在非線性的基礎之上進行。另外,在對樂曲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傳統作曲的創作技法主要體現在對節奏的把控以及運用聲調和旋律等。而在對電子音樂進行創作的時候可以將一些想要的聲音通過電腦來與創作的歌曲進行合成。
在當前我國音樂事業不斷發展和大量音樂作品流于社會的過程中,傳統作曲和電子音樂作曲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尋求提高兩座創作技術的方法并在創作過程中找到二者結合的方法能夠使音樂作品的水平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