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群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對于文化自信的論述,表明了國家將文化自信的價值所在和戰略地位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廣大青年要不斷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補精神之“鈣”,固精神之“魂”。
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凝神聚氣,將共圓中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就是人民尤其是青年們的夢。既然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之源,那么文化自信對實現中國夢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新時代青年強大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新時代呼喚青年擔當新使命,新時代的青年既要接受洗禮,也要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將會呈現清晰、現代、正面的國家形象。大國不但重“器”,大國更要重“形”。文化是塑造國際形象的重要環節,新時代的青年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導向,以全新的姿態在國際大舞臺上展現新時代中國國際形象。
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將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拓展國際空間。提升文化軟實力,就要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因此,新時代青年要做文化傳播交流的國際使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呈現絢麗多彩的中華優秀文化,讓世界的優秀文化成果與中華優秀文化成果積極碰撞,擦起包容互進的火花,正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
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是國家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需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貢獻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和世界各國共同的夙愿,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培育,是為了讓中國璀璨的傳統優秀文化成果與和平主義的價值理念更好地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因
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3]國家或高校要加強對新時代青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教育,讓新時代青年在深層的文化自覺中實現“不忘本來”,在共通的文明對話中不斷“吸收外來”,在不竭的文化創新中敢于“面向外來”,使得新時代青年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2.要以革命文化為血脈
培育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要引導新時代青年們深入到社會實踐中,讓新時代青年實地接觸關于革命文化的“現實版”教材,在社會實踐中弘揚和學習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鑄就的優良作風和高尚品格,才能開拓青年自身對革命文化的認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文化培育效果。
3.要以先進文化為活力
培育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實踐相結合,用多元化培育模式,讓青年自覺學習和接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家或高校等教育主陣地要積極引導新時代青年朝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前進,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糧,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磨煉自我。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4]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材教學相結合,積極引導青年們在學習和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全新的思想體系為新時代青年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思想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做出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培育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國家要推進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創新有助于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的文化體系,讓新時代青年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提供青春活力。